第343章 西撤(上)

对此唐亮和李云昌只好说:

“我服从组织决定,但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至此,西撤意见为绝大多数第四纵队及冀东起义军首领所同意,八路军总部眼看最清楚一线的主要领导人都已赞成,便只得同意。

10月15日,河北省委、邓国联合致电总部表示,当时的情况已经属于“万不得已”,他们也不忍心撤,至此,西撤决定最终通过。

就在正式同意西撤之日,第120师第359旅第717团在明堡设伏,全歼鬼子运输大队100余人。

10月中旬以后,进占晋察冀根据地中心区之鬼子,已陷入被动困守。

对西撤的第四纵队和冀东起义军而言,原本担心撤回晋察冀根据地将再度面临鬼子大军堵截扫荡的担心一扫而空。

“西撤回晋察冀根据地去!”

此刻成为了大多数冀东起义军的共识。

于是第四纵队发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提出,如果不西撤,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需向冀东派来第11支队,再加两个团,加强兵力。二、派来军政干部14人,团级干部12人,还要再派营级干部35人和连级干部100人。三、再运来一批弹药,主要是手榴弹。”

因为起义部队鱼龙混杂,需要改造;起义部队也缺少武器弹药,这样的要求不能说不合理,但是在整个华北的八路军都在积极为晋察冀根据地打破扫荡,需集中有限的军事资源打破敌人扫荡企图之际,第四纵队和冀东起义军的请求很难满足。

又是两天之后,北方局来电,表示只能给几名团营级干部,其余的困难只能第四纵队和冀东起义军自己解决。

此次电报一改以前的“万不得已”情况下可以撤退的意见,表示不同意大部队全部转移,最多可以转移一万人,大部队必须留在冀东坚持斗争——这倒与看了历史答案的唐亮的“建议”是一致的。

可是电报发来的时候,部队已经在西撤的路上。

“唉,他们这么多人,都这么挤着一条山路撤退,这是要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