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一曲简单清愁的《光》让整个现场都沉静下来,大家随着李子淳的浅吟低唱左右摆手,现场的荧光棒像是海草般浸润在光的潮汐里。
现场观众安静地倾听着他的歌唱,沉醉在这首歌的韵味里。
李子淳唱着简单的歌,整个人在从顶部斜打下来的灯光里,明灭梦幻,像极了等待救赎的王子。
他唱完,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停顿,清清抓住从天上掉落的一束彩带,笑着说道:“这场主题之所以叫“光”,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物理学名词。”
“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
“光一直被认为是最小的物质,虽然它是个最特殊的物质,但可以说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于探索物质的本性。”
“为什么会和大家说这些呢?因为接下来我们要来现场做一个小实验。”
随着李子淳的说话声,现场拿上来一系列的道具。
李子淳要做的正是着名的科学实验----双缝实验。之所以会做这个,正是因为这个时代好像还没有这个探索。
大家对光的存在本身已经习以为常。人们从木炭中钻出火,用电发出了光,灯泡的产生,一系列光源产品的诞生让大众以为自己已经明白和掌握了光,但是,真的如此吗?
人能够破灭夜里黑暗,也能视物,是因为有了光;白日里能见天地万物,亦是因为有了光。
如果人类见不到光,地、水、风、火仅靠感知又该如何形容?
这正是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整个实验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
科学家们借助实验捕获了光的粒子与波同时存在的场景。
“同理,也就是说,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也就说,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将它称光为“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