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首款国产商务车

70年代末,有关部门向岛国引进了大量的工具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面包车。

不过这种面包车存在诸多不足,内部空间狭窄,车体结构较为简单,时常发生技术故障。

有鉴于此,林凯峰果断地转换了赛道。

在面包车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商务车的部分设计图纸。

最明显的改动是车辆的厢式结构。

工具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员的位置下方,属于一厢车结构。

不但内部空间狭窄,结构不合理,用途也极为有限。

商务车的用途更加广泛,结合了轿车,工具车,厢式货车等多种优点。

不但能载人装货,车内座椅可以进行随时调整,适用于长时间出行。

工具车由于空间等有限等原因,只能容纳乘客,乘客携带行李一般会被放在工具车的顶部。

到了商务车这里,不但能够容纳七到八名乘客,还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行李,座椅也不是固定的,可进行随时调整,或是折叠或是放倒。

受限于一部分进口材料短缺,林凯峰因地制宜。

将商务车的内部底盘,选择成了卡车底盘。

至于汽车最重要的核心发动机,则是完全国产。

包括岛国在内的一大批汽车发达国家,只愿意向龙国出口汽车。

至于说引进他们的汽车生产线,购买发动机专利,想都不要想。

西方汽车大国统统不是傻子,深知龙国有能力独自制造汽车。

一旦将生产线或者某些专利技术卖给龙国,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被反超。

其次,一旦选择向他国引进发动机专利,必然会陷入到处受制的局面。

与虎谋皮从来都不会有好下场。

林凯峰除了采取自力更生的研究策略外,还着重进行了发动机的国产研究。

经过各部门的配合,终于把商务车搞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