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孙新呆愣住了,回过神来后脸上露出狂喜。他对古代做官条件不太清楚,可自从成了武官主动去了解。又有婆娘李清照提醒,知道得清楚。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参加科举是当官的唯一出路。其实在北宋,除了科举外,想当官还有四种方式。
一是恩荫补官,家中有人当大官推荐。
二是吏出入职,做最苦最累的活熬出头。
三是出纳补官,就是朝廷卖官花大量钱买。
四是军功补授,从小兵一步步建功立业,做武官。
虽说十年寒窗苦读不容易,但走捷径也不容易。除了恩萌补官之外,其他三条门路不是要钱就是要命。
蔡京说得明显是第一却又有不同,孙新了解到的恩萌补官,只要你有个好爹或跟皇室沾亲带故,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等都不打紧,时机一到就能走马上任。完全跟眼下的情况不同,还要考试什么的。
“恩师,这个萌补生?”孙新不懂就问。
蔡京笑呵呵地解释着:“我朝官员过剩,前些年朝廷停办科举。却不定期有加试,由各王公高官推举有真才实学的子弟参与,选拔出精英人才委以重任。今年恰逢遇上,老夫为你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原来如此。”孙新心中欢喜,随即又郑重的询问:“不知恩师考试内容大致是什么方向?学生好做准备。”
“无非就是诗词,治理地方等方面。”蔡京笑着说道:“要是你能拿下头名,老夫有底气保你阶官晋升。”
孙新听到是诗词,治理方面松了口气,诗词可以借鉴,治理方面他就是不缺这些理论知识,握紧拳头,铿锵说道:“学生尽力而为,必不让恩相失望。”
蔡京感受到年轻人昂扬的斗志,欣慰地笑了笑:“好,回头老夫让人送去书籍和往年考题,你看看,有个准备。”
“谢恩师栽培!”孙新起身,真诚的道谢。不管这位蔡太师有何图谋?但这般保举推荐,是该感谢。
接下来,孙新又跟蔡京聊了会天,说了些练兵之事。随即便告辞离去,先是前往演武场跟吕方,秦明等将说明自己有事,并交代好几天的训练事宜。
随后他领着孙二娘,杨再兴返回院落。
杨再兴非常勤奋刻苦,洗漱一番,便回房看书练字。孙新陪着夫人在厅堂喝茶,说起了加试补考的事宜。恰好有仆人拉了两摞书籍和一沓考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