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孙新别说不知道外面的动静,就算知道也不在意。他带人进入李府,揭开青布幕,掀起斑竹帘,转入中门,布局简洁雅致,挂着一碗鸳鸯灯,下面犀皮香桌儿上,放着一个精致的古铜香炉,炉内细细喷出香来。两壁上挂着多幅名人山水画。
两边各设几排茶几,四把犀皮交椅。
左右各有几间单独的阁子,设立桌椅,摆放茶点。此刻这里已有十多人聚集,吃着粽子,喝着茶水。认识的相互交谈,议论诗词如何写才能过关。往里面的入口处也摆放桌子,几个丫鬟犹如看门。
孙新一行人闯进来令在场众人侧目。
不少人的目光频频看向李清照和孙二娘啧啧称赞。看着英俊潇洒的孙新不是满腹牢骚就是满脸嫉妒。勉强挤进房门的胖子胡羙也成为聚焦的对象。
到了此处,才是真正的第一关。
情况有些不同,边上树立的木牌,词文立意明确,以景色来写首诗词歌赋,这个难度无疑提升多倍。
这自然难不到文抄公孙新和大才女李清照两人。不过孙新看向胡羙:“胡老哥,往后还有两三关,有不少诗词。你两个护卫留在这喝茶,吩咐好了。”
“没问题,我已经交代清楚。”胡羙拍了拍肥厚的胸膛。又把一个护卫身上的包裹取下背在自己身上。
“老哥有主意就行了。”孙新笑了笑,便开始写诗词。
“两组六人,笔墨纸砚伺候。”
“是!”丫鬟恭敬应是分发纸张,取来砚台。
李易安提笔把不久前有感而发的武陵春春晚写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孙新这回变本加厉,唱起了儿歌,在丫鬟的震惊中,在无人学子的瞠目结舌中,提笔迅速写下两首诗词。儿歌后面是“我见青山多抚媚”这首词应情应景。
结果跟在府外的情况差不多。
“好好,好词,孙兄弟真乃当世大才。”胡羙笑得合不拢嘴。自然惹得众文人怒目而视或是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