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想到护卫,又想到秦明,杨志两人。见蔡京心情不错,低着头眼珠子一转,装作愁眉不展的模样。
:“重光,为何这般是有心事?”蔡京见了好奇地问。
“哎,恩师!只是想起了一件事。”孙新仰天长叹:“之前受到委屈,觉得心中难受,亏得恩师明察秋毫,相信我。才没有过于追究,那股抑郁之情消散。我想到两个可怜人蒙受不白之冤,有感而发。”
蔡京一听便知道孙新是有事,瞪了他一眼,佯怒道:“哼,你小子有话直说无妨,不要拐弯抹角。”
“呵呵,什么都瞒不过恩师。”孙新笑着恭维一句。随即别人察言观色,边把霹雳火秦明和青面兽杨志的事简单提及,凸显出他们的冤屈又在何处?
“青州霹雳火秦明?青面兽杨志,莫不是丢失生辰纲之人?”蔡京认真听完后,皱眉陷入沉思。
孙新见状从怀里掏出两封书信,恭敬地递给孙新:“是的,恩师,我说是回事,您看看他们亲自写的事情过程,便可直晓两人的的确确有些可惜。”
蔡京不置可否,不动声色地接过信件拆开,看了起来。自然是秦明和杨志写下的冤情书,详细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事,以及自己为找梁山报仇而蛰伏。后来遇到孙新剿匪赶来投奔,建功立业等事迹。
“嗯,如此说来,一个全家无辜被杀,一个走投无路。”良久,蔡京把书信放在桌上,沉吟片刻后点头。又看向孙新:“重光,你是想为两人求情?”
“非也!两人罪过定下,又岂能随意更改?”孙新严肃地摇头,又说明自己的想法:“学生以为这两人是可用之才,希望恩师运作,让这两人功过相抵。以往官职甭想了,成为白身,不用躲躲藏藏。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军中效力,增强恩师军中威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蔡京眼前一亮,笑道:“呵呵,这事简单!其实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身份,做到这点并不算难。”
“不可,即便能办到,我也不会做。”孙新肃然地摇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您老才是家里顶梁柱。只有恩师您亲自为两人沉冤得雪,这两位朝廷军官对您感恩戴德,日后只为你马首是瞻。若是我来办这种事,拉帮结派,乃是官场上的大忌。”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蔡京呢喃着,只觉得心情舒畅无比,又听到孙新圆滑的规避风险不禁笑骂孙新:“你呀你,若是人人都如你这般懂事乖巧,老夫何须一大把年纪奔波?”
“恩师此言差矣!这说明您身体倍儿好,吃麻麻香。”孙新见老头有消极怠工的想法,立刻顺风接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