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臣要参供奉殿

江山百美图 李瀚清 1781 字 3天前

“陛下,若郑栋国不能出任中州刺史,吏部慕容尚书所推举的刺史人选,还有两人。一是国子监祭酒乔铭远,另一人是吏部左侍郎魏仁济。而武英公推荐的中州将军第二人选有两三人,一是先太子府护卫军统将吴天赐,其二,是兵部右侍郎孙传庭;其三,是鹿郡都尉罗沧海。”陈文锦不疾不徐的出班答话。

“陛下!”御史大夫魏无羡又站了出来。

“呵呵,魏爱卿,可是又提前令御史台考核过这五人了?”

“回避下,考核官员任用本是吏部职责,这纠察风评官声才是御史台之职责。臣自得知兵部和吏部向内阁举荐刺史人选后,确实对这一干人等,派出专员进行过核查。”魏无羡赶紧回奏。

“哈哈哈……好好好!御史台能有这般效率,朕真是省心不少啊!说说看,御史台核查结果如何?”

“回禀陛下,首先,吏部兵部所举五人,皆是忠诚之吏,民间口碑俱佳,都算的是清官廉洁吏,也确实都有胜任之才。”

“嗯嗯!呵呵……好啊!举贤唯德,举贤唯才,能使才德兼备之臣充于所任,可见如今吏部兵部任人之公允无私。依魏爱卿之意,朕当如何取舍?”隆德皇先笑着对吏部和兵部的工作给予肯定,然后才问魏无羡的意见。

“陛下,先说这吏部所举刺史人选,国子监祭酒乔铭远,乃是乔太师之子,吏部左侍郎魏仁济,与臣同宗。如今两人就在朝堂之上,陛下自然知之甚深。这两人皆有内政之才,论学识,乔祭酒更胜三分,论选拔官吏,用人举才,魏仁济略胜一筹。然,臣以为,若就中州刺史一职而言,乔祭酒和魏侍郎,皆不如郑栋国。一则郑栋国久在中州,又有其郑氏作为倚仗和利用,更能尽快平复中州隐患,更有利于推行朝廷尽快掌控中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无羡!本公本就嘴笨,辩不过他们一干耍嘴皮的文臣,更何况,本公就一个人,更抢不过他们吏部和文官,你御史台不帮我兵部也就罢了,居然还落井下石?”武英公杨延俊狠狠瞪着魏无羡,大声埋怨。

“嘿嘿……武英公莫非忘了?御史台……也皆是文臣之流。”吏部尚书慕容灼得意的道。

“哈哈哈……好!就依魏无羡所意,由郑栋国接任中州刺史,加封其为平武伯。魏无羡,那中州将军的人选,你又有何建议?”隆德皇见朝堂风气如此清明积极,实在是高兴啊。

“回陛下,据武英公和兵部所荐三人,风评也不相上下,先太子府护卫军统将吴天赐如今调任禁军任职不久,臣以为不宜频繁调动,兵部右侍郎孙传庭,如今统兵在外驻守扬州;鹿郡都尉罗沧海,之前只是一郡都尉,若由其接任中州将军,未免擢升幅度过大,至于这军事才能,臣乃文人,不敢置喙。”魏无羡说的很客观,也很直白。

“嗯!不错!原平郡王如今伤势未愈,少不得吴天赐这个副将代劳,确实不能调动。孙传庭乃是自中州任上调入兵部,朕深知其统兵之能丝毫不弱于长信侯”。隆德皇边颔首点头,边思考着,片刻功夫便已有了决断:

“曹忘川,拟旨,即日起,御史大夫魏无羡,侍中曹忘川两人,如中书令秦钟业,入内阁,参知政事。鹿郡太守郑栋国,才德兼备,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忠于朝廷,特晋封为平武伯,即日接掌中州刺史,总领中州一应政事。兵部右侍郎孙传庭,深得朕心,加封为汲新伯,即日赴任中州将军,接掌中州军事。鹿郡都尉罗沧海,统御有方,着即调入兵部,接任兵部右侍郎职。至于这兵部左侍郎……武英公以为当由何人可任?”隆德皇看向杨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