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的推动下,很多以为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会自然而然的解决。
煤店可以买蜂窝煤也可以买煤自己回去加工。
婆婆给他们家弄的都是煤炭,她还以为只能买散装的呢。
夏黎也是聊天才知道,很多人家的灶台是自己砌的,尺寸没那么标准,所以不少人会买煤自己回去加工。
要是尺寸跟灶台口子不一样,那蜂窝煤买了也不能直接烧。
同时,自己买煤加工,价钱也能便宜点。
夏黎日常没注意,问傅明晖:“我们家的炉子是标准尺寸吗?”
傅明晖回答道:“以前的不是,后来换了的炉子都是标准尺寸。”
后世就算没有天然气入户,也有电磁炉,再不济也有煤气炉,前者手机就能交费,后者打个电话也能有人送货上门,还真不需要这样排队半天还得费力气。
但是就是如此也是乡下人羡慕的,毕竟比起经常要上山砍柴,排队买煤还是要轻松一些。
后面排队的人多了起来,前面的店铺终于开门了。
店铺很简单,黑漆漆的门面远远的里面啥都看不清楚,不过队伍开始动了,大伙的心情就不一样了。
“热吗?”傅明晖一边说一边把水壶递给她。
虽说没有冬天严寒,但这会儿太阳大了排着队也辛苦,“要是累了,我们回去也行。”
夏黎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水,然后又递给傅明晖示意他也喝一口,“天是热,你也喝点水免得中暑了。”
她都排了这么久了,眼看就要排到了,还真不想放弃。
这就是传说中的沉没成本,也难怪有的店铺开张会雇人排队。
看到排队的人多,就觉得是有好东西,千辛万苦排到了,自然觉得不买对不起自己排队的时间。
看着队伍也就那么长,但是效率是真的不敢恭维。
倒是排前面的大娘似乎有经验,“这事费时间,应该是很多人家凑一起让一家人排队买,不然你看那些人都拉这么多,谁一户人家能用完呢?”
夏黎听了她的话觉得有理,毕竟这队是真的难排,他们家就三四口人,月月都这么排队,不如几家凑一起每次轮一家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