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里,孟母喝下一杯温热的茶水,稍微去了些心里的火气。
孙嬷嬷重新给她倒上一杯,“夫人何必生气,姑娘的性子生来就是如此。您就算是再怎么生气,她也无法改变的。”
“我当然知道。”孟母叹了口气,“我这女儿不聪明,很多话她听不懂,很多事她弄不明白。现在我还能护住她,以后嫁了人难不成让我一块跟她去她夫家吗?”
“老爷不是说给小姐招婿吗?”
“招婿。”孟母觉得有些好笑,“你说这谁家好男儿会去当赘婿。能当赘婿的又有几个好的。
更别提咱们这样的人家,要招婿也只能找条件差的。这世上的男子可没有愿意屈居于妻子之下的。”
“若我们国公府过了百年依旧辉煌就罢了,一旦破败,那菡儿只怕会被折磨死。”
孙嬷嬷哎呦两声,“那夫人您就得好好替我们姑娘掌眼,找一个好夫婿。”
“人心隔肚皮,我又怎能分得清。若他现在好,以后坏,我就算能帮她出头,她也只怕是吃尽了苦头。倒不如多教她一些东西,日后自己也能立下来,那我才是能放心的合眼。”
旁边的大丫鬟采春安慰她,“索性大小姐还要再留两年,说不定日后小姐就开窍了呢。”
开窍?只怕是难啊。
孟夫人有些犯愁,自家的女儿是说好了满十八再出嫁的。可眼看着十六了,性子还是这么不知愁。
她跟夫君把孩子这么护着是不是做错了。
在这京中勋贵人家的孩子,哪个不是七窍玲珑心。她家这个倒好,心思全是在吃穿玩乐上。好在性子乖巧,也听她的话,不会被人轻易的哄骗去。
但也是太听她的话,她平时教导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就怕一不小心把人教歪了。
平时她也不敢让她独自一人去宴会,就怕在她无知无觉的情况下被人哄骗或者算计。
想来他们夫妻二人都是聪明的,两个儿子也都机灵。怎么到了自己的女儿,一点也不机灵呢。
“唉。”孟母叹了口气,招呼丫鬟,“去熬一些肉米粥备着,再准备些菡儿喜欢的点心。等她爹下职回来,她只怕是饿坏了。”
孙嬷嬷笑了,“夫人面上嫌弃姑娘,其实啊是最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