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一样,今日的供销点依旧是人满为患。

陆远当众宣布大量收购各家的山货。

村民们送多少,陆远收多少,前提是必须保证质量。

木耳,榛蘑,各类野生菌,野菜。

通通可以用卤汤卤制成色香味俱全的卤菜。

正如赵大爷所讲。

供销点的传播力非同一般,俨然成了仅次于村委会的大喇叭。

第二天一早,一大群村里人找到陆远。

将家里剩余的山货全部送了过来。

秋木耳,猴头菇,松茸,鸡腿菇,黄花菜,刺老芽,刺五加,口蘑。

种类多种多样,过来送山货的村民们你争我抢,恨不得马上就能将这些山货变成钱。

“大家伙别着急,今天送来的东西,我全都要,先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那谁家的,你要是再往里边挤,就把你的东西拿回去。”

“哎哎哎,别动手!”

陆远忙得焦头烂额,自家院子的大门都要被挤垮了。

幸亏有赵大爷帮忙。

若是仅凭陆远一个人,非得出乱子不可。

很快,男女老少们在赵大爷组织下开始排队。

分别将东西放在陆远面前,陆远拿着纸笔登记造册,现场称重给钱。

价格参考以往的公家收购价,在此基础上一斤多给一毛钱。

乡里乡亲,该照顾的还要照顾。

和总体利益相比,多给一毛钱也亏不了。

最多是少挣一点点。

赵大爷和陆远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多钟,足足收了四百斤山货。

看到外边没人了,陆远搬来凳子放在赵大爷身后,笑道:“赵大爷,今天辛苦您老了,您先在这歇着,我进去弄两个硬菜,咱们爷俩喝两盅。”

“这感情好,去吧,我帮你收拾收拾。”

赵大爷看着面前的十几个箩筐,数落道:“乱乱糟糟的,一点章法都没有,木耳和口蘑全都混到了一起,好多猴头菇都没有晾干。”

和陆远一样,赵大爷也是闲不下来的人。

陆远去厨房准备下酒硬菜,赵大爷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将混在几个筐里的山货分门别类地收拾好。

厨房里,陆远打开白面口袋,舀出几瓢放在盆里。

倒上凉水,撸胳膊挽袖子的开始和面。

看赵大爷的架势,恐怕还要再忙一会儿。

紧接着,陆远从柜子里拿出装有猪油的玻璃罐子。

春饼配卤肉,卷在一起再来一口小酒,说不出的美。

顺便再把晚上的饭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