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修罗四面围攻紧,天帝孤身奋战忙

听了宝贤大将的叙述,释迦牟尼不禁陷入了沉思:

如果事情只是如表面所说的那般:帝释天喜新厌旧,渊王作为老丈人,提兵打上门去,教训女婿。

这自然是让人无话可说,旁人也无从插手。

小主,

但是现在,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是渊王纠集整个阿修罗部,意图借此机会占领整个天界,那这就变成了天界和阿修罗部的战争了。

此时天地秩序大乱,则梵天、湿婆神、毗湿奴三位当世主神责无旁贷。

除了这三位以外,其它的日神、月神、龙神、地神等等天界神明,也应该倾力出手相助才是。

而自己的佛教,虽然与天界素来交好,但归根结底,毕竟还是外人。

假设自己此刻第一个出手相助,打赢了的话,其它众神会说自己爱出风头;万一打败了,又是自讨没趣。

因此,思来想去,释迦牟尼对宝贤大将道:“非是我不愿意出手相助,实在是时机未到,你且在此歇息将养,静候佳音。”

宝贤大将身负天帝重托,于刀山火海中突围而出,本以为以自己和佛陀的交情、以佛陀度化世人的度量,应该是毫不犹豫地就会出手相助,哪料到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

当即忿然道:“人说佛陀降妖伏魔,普度众生,如今眼看妖魔遍地,天界之倾覆只在旦夕之间,却如此畏缩不前,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昔日您在人世间轮回转世之时,在下与天帝为你之事四处奔走,也曾薄有微劳,如今看来,终究是看走眼了!”当即拂袖而去。

门下众弟子皆愤愤然看着扬长而去的宝贤大将,面面相觑,但终究对方说的乃是实情,眼看佛陀依旧是宝相庄严,呋足跏坐,施无畏印,知道佛陀如此行事,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只得放任其自去,静候佛陀示下。

以佛陀数万年的修行,宝贤大将的区区羞辱之言自然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他心中所想,此刻也不便向他人解释。

但此刻,释迦牟尼早已运起天眼通、天耳通,随时查看须弥山的战况,一旦事情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也就管不得别人如何看待,都得出手相助了。

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位于咸海之中央,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长度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11.2公里。),通体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筑成,山顶有城,名为善见,乃天帝帝释天所居之处。

在山的周围四方,各有八位天道,帝释天在山顶统领须弥山周围的四方诸天,合起来共三十三天,帝释天即为三十三天之主。

须弥山的半山腰处,又有一山,名为犍陀罗。此山有四座山峰,有四王各居其上,各护一天下,合称护世四天王,每位天王手下又有八大将,每位大将手下又有二十八部众。

须弥山腰东部,黄金地,乃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所居,乾闼婆、富单那、毗舍阇、龙等皆是其手下大将;

须弥山腰南部,琉璃地,乃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所居,手下有韦驮、鸠盘茶、薜荔多等大将;

须弥山腰西部,白银地,乃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所居,下辖那伽、摩睺罗伽、紧那罗等大将;

须弥山腰北部,水晶地,乃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所居,手下夜叉八大将即宝贤,满贤,散脂,众德,应念,持法,无比力,密严。

此刻,天帝帝释天正站在须弥山顶往下望去,但见山下海面上已经是火焰冲天,双方人马已经交上了手,正在你来我往,杀声震天。

此番阿修罗们倾巢而出,杀了天界一个措手不及。以眼下形势来看,虽然暂时还抵挡得住,但形势着实不容乐观。

天界承平日久,天神们沉迷享乐,哪比得上那些天天在生死边缘搏杀的阿修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