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将奏折传回天策府的时候皇帝就已知晓这是他自己批阅的
之前他知道是假于他人之手却并未声张,心中失望于储君的识人不清
作为帝王他早就看出太子身边有心怀不轨之人
只是他想看作为一国储君,太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发现,身边的人并不是都是值得信任之人
即使那人是他从小到大的伴读,但皇位的厮杀一向残酷,他需要的是能王朝的继承人不是养在深宫的小绵羊
太子之前的所有事他都只是略微生气,因为他还有的是时间可以等待太子改正,但识人不清却是上位者大忌
他最失望的是太子分权给身边的人,若他是天资愚笨便罢了,可是太子不是
他三岁识文五岁能论断九岁写策论,十多岁时已然骑射剑击武搏样样皆精,而且通晓诗词音律
于政治一途有得天独厚的认知,还未出阁写出关于时政的骈文都能让太傅惊叹
皇帝一时兴起将他写的骈文塞入科举的试卷中,被监考官如获至宝,亲自捧到圣上面前高呼
“恭喜陛下喜得大才”
皇帝看着试卷朗声大笑,当场拆开卷轴监考官才恍然大悟
这竟是太子十五岁时所作!
监考官连连赞扬,正因他是最刚正不阿的朝中清流才让圣上更为喜悦
他对这个儿子付出的心血不可谓不多,可这样的储君却犯了最不应该犯的错误
作为帝王感情用事,识人不清,甚至将触手可得的权力分给身边的人,让他如何能把大任传给太子
自他登基以来设三公开天策府,为的就是上下的权力攥在自己手中,不会出现过大的权臣
外有匈奴烧杀掠夺,内有门阀世家虎视眈眈
他不曾放松一日
可他的太子没有继承他的政治理念,竟然主动放权
如今太子不知是迷途知返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将之前的奏折重新批阅又送到御前
不仅表明自己尊重父皇之心也是在向皇帝示弱认错
皇帝打开奏折,笔迹遒劲却端庄流利,不是太子近几年最爱的狂放草书
他像是用这种方式来和父皇表明自己的改变
皇帝看完奏折叹气摇头,只有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辅国公才胆敢问上一问
“殿下可是不合圣上的意?”
尚书令也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