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怪观察员们大惊小怪,按照以往侧写师的分析方式是,在杀意空间里寻找一些如书籍、图片这些承载信息的物品。
比如在杀意空间里找到一本杂志,上面印着一家汽车旅馆的广告。
那有可能这家汽车旅馆就是杀人犯的常驻点之一,有可能是杀人犯的作案地点之一,所以杀人犯印象深刻,反映到了潜意识里。
这样做的好处是,侧写师不用去招惹原住民,不会降低侧写师的精神耐受值,算是一种比较安全稳妥的做法。
只不过这样找到的信息模棱两可,因为还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开汽车旅馆是某杀人犯小时候的梦想,这个汽车旅馆其实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因此,还需要观察员们场外分析推导,进一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这也是为什么,杀意侧写装置一直只是运用在辅助破解陈年旧案、而不是应用在紧急破案。
因为慢。
警方的杀意侧写师需要保障安全、保障人权,大家只能打安全牌,慢慢寻找信息。
但是这个于白不是什么走寻常路的家伙。
给原住民做海姆立克急救....也真是亏他想得出来...
“子向师兄,确认过了,火光里映出来的人脸,均对应上了失踪时间超过一周的人口,合理猜测,这些人可能已经遇害了...”
“哇,死刑犯就是好用!”席子向有些两眼放光,他的注意力并不在受害者身上,而是更关注于白居然能挖出这么有效、直接就能用的信息!
显然于白不怕死,观察员们也不需要考虑他的人权,可以试验很多新的想法...
这对席子向来说,可是一个新的科研方向!
也意味着,杀意侧写装置有机会从幕后转到台前,更有机会参加更多更紧急的调查情况!
“呃...”其他观察员欲言又止,子向师兄又在发表虎狼之词了...
“哦,我失态了,没事,把消息同步给指挥组那边吧...”席子向又恢复了作为科研人员该有的冷静。
不,再观察观察,这个于白到底是误打误撞?还是他确实是个有想象力的天才?
“无意泼你们冷水,但是你们只有1分钟了,还能找到其他信息吗?”
一个冷淡的男声从通讯频道传来。
*
舒良策语气虽然冷淡,但内心还是泛起一丝惊讶。
他刚刚还在想,会不会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其他受害者。
而于白找到的信息,恰恰印证了他的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