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住外面的玩具,里面的玩具又变成了外面的玩具。
外面的玩具又变成了里面的玩具,里面的玩具又变成了外面的玩具,外面的玩具又变成了……
于白不盖了。
因为他注意到,纸箱倒扣时,里面的玩具应该处于无法逃脱的状态。
但只要纸箱被打开一点,那都会让里面的玩具逃出来。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于白还多次尝试,想看看具体要打开多宽的缝,里面的玩具才能逃出来。
没有想象中严格,至少塞几张纸进缝隙,玩具们依旧待在纸箱里面。
但是呢,不把这个纸箱开大一点,又没法把外面的玩具罩进去,而且问题也主要出在“要盖住外面的玩具”上。
一,玩具们在被纸箱倒扣着封闭时,无法移动。
二,当玩具们不被纸箱封闭时,此时能限制它们行动,只有视线。
那问题来了。
眼下玩具四散,该怎么把它们一点点收集起来,同时又不给它们机会逃跑呢?
毕竟这边又要捡,那边还得看着。
这下真的是一只眼睛站岗,一只眼睛放哨了。
他想了想,试着把玩具们摆成一个可以互相监视的阵型。
于是,他把其中几只玩具调转方向,双眼对准彼此,摆成了一个环形。
这样一来,每只玩具都能通过自己眼睛上的镜片,反射到另一只玩具的位置。
摆了一圈后,他退开几步,观察着这些被镜片连成监视网的玩具。
移开视线,又移回来,果然它们都乖乖待在原地,哪怕在自己移开视线时,它们也没有再逃窜。
于白把那些更远的玩具逐步拖拽到环形边缘,继续摆放,扩展阵型。
期间,为了确保视线是对齐的,于白还会用手电筒照射、测试,以保证玩具之间能相互监视。
直到地上所有玩具都被圈入这个镜片监视网里。
等了一会,观察一下,发现它们还真被彼此的视线困住了,无法移动,他的这个相互监视阵型似乎奏效了。
不过,很快又有一个新的问题。
这些玩具们的确被相互监视住了,可也意味着它们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只要于白稍微靠近,试图触碰其中一只,其他玩具架就会因为视线错位而趁机逃脱。
他尝试将一只玩具从阵型里抽出来——果然,一个眨眼,刚刚那些原本老实待着的玩具立刻散了开去。
于白眉头一皱,脑海里快速分析当下情况——
小主,
第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在玩具互相监视的平衡状态下,移动它们?
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将玩具们移动到纸箱后,确保它们待在纸箱里的时候,不会趁机逃脱?
两个点看似独立,其实是连锁反应。
于白很快意识到,必须保证整个过程中玩具的视线链条不被打破,才能顺利将它们送进纸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