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猜想是,三名受害者都有相似的长相特征。
按照以往经验来看,杀有相似特征的连环杀手,往往出于移情的动机。
表现出来就是,凶手可能认为受害者象征了某个自己痛恨或害怕的群体或个人。
杀人,就被凶手视为一种心理代偿方式,通过伤害这些“象征”,试图缓解自己的痛苦,甚至重建掌控感。
虽然真相不一定就是这个杀人动机,但是这么把三具尸体摆在公共场合,颇有“示众”、“炫耀”意味。
要说凶手对这些受害者没有恨意,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那如果凶手对这些受害者有恨意,又如何在处理尸体过程中如此克制情绪,没有留下任何破绽?
杀人这件事本身,就是理性和感性的悖论。
杀人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要背叛社会规则、要违背道德、要无视对方的生命……
无论多么理性克制,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情绪化的延伸,因为连环杀人,就是一个发泄自己痛苦的极端方式。
移情性杀人通常是情绪化的延伸,受害者的某些特质触发了凶手的仇恨或痛苦。
可这个人,面对受害者时居然还能这么克制。
舒良策又调出尸检报告,空中浮现光屏,手指在三具尸体的数据间滑动。
没有过度情绪的伤害痕迹。
没有凌虐。
没有肢解。
甚至连反抗的痕迹都极其微弱。
精准、冰冷、无情。
这样看,似乎和移情杀人不太像。
那会不会是……
这个作案人天生就逻辑缜密,或者对方的目的并不在蓄意伤害发泄情绪,而是将发泄的方式包装成,将这些受害者做成“装置艺术”?
刚刚分叉出来的怀疑,又被修正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