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浦发银行600000的前世今生

在资产收益指标方面,浦发银行同样表现不佳。2020 - 2022 年,其净利息差分别为 1.97%、1.77%、1.72%,呈持续下降态势;净利息收益率在这三年间也分别从 2.02% 降至 1.83%,再降至 1.77% ,同样持续走低。与此同时,成本收入却在持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持续 “双降”。

在市场监管方面,浦发银行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频频收到监管罚单。2021 - 2023 年,浦发银行旗下多家分行因各种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这些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回流借款人、虚增存款业务规模、数据治理存在缺陷、授信业务管理不到位、房地产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并购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 “三查” 不尽职导致贷款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以及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等。仅 2022 年,浦发银行就以 64 张罚单、罚没金额超 6000 万元位列股份行首位。2024 年 2 月 18 日,龙年第一个工作日,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就因现金清分外包风险管控存在重大缺陷、现金清分外包活动监督检查失职、现金管理活动严重不审慎等问题被罚款 150 万元 。这些罚单不仅反映了浦发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对其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23 年 5 月,浦发银行还因员工薪酬问题陷入舆论漩涡。网上流传出浦发银行旗下浦银理财员工因不满公司降薪而到上海浦银大厦抗议维权的消息,有员工称原本月薪能达到两三万,如今却被降到五六千元。虽然浦发银行回应称网传图片系两起独立事件,某员工薪酬下调是因其本人业绩考核不佳,网传集体事件的图片系一业务外包公司与所属员工之间存在劳动纠纷所致,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公众对浦发银行降薪和外包公司的质疑,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业绩下行给内部带来的重重压力。

业绩不振也直接导致了浦发银行现金分红的持续下降。2020 年,其现金分红比例为 25.50%,到 2021 年下降为 25.26%,2022 年更是下降了 4.76 个百分点,降至 20.50% 。对于分红比例低于 30%,浦发银行解释称是由于国内银行业务发展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但这一解释难以让投资者满意,毕竟在其他银行每年现金分红比例普遍不低于 30% 的情况下,浦发银行的做法难免让投资者感到失望,也进一步影响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投资者信心。

当下的浦发银行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46%

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当下的浦发银行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发。2024 年,浦发银行发布的业绩快报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其前行的道路 。

数据显示,2024 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707.48 亿元,同比下降 1.55%,但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15.55 亿元,增长 0.9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52.5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3.31% 。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浦发银行在经营策略调整和内部管理优化上的显着成效。

截至 2024 年末,浦发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到 9.46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05%,展现出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规模优势;负债总额 8.7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35% 。在资产质量方面,浦发银行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良贷款率 1.36%,较上年末下降 0.12 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 “双降”,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表现良好,逾欠 90 天和 60 天偏离度保持在 100% 以内;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拨备覆盖率 186.96%,较上年末上升 13.45 个百分点,为应对潜在风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业务板块来看,浦发银行在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在对公业务方面,聚焦 “五大赛道”,即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加大信贷资产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在科技金融领域,浦发银行积极与科技型企业合作,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助力科技企业茁壮成长;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浦发银行围绕核心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零售业务方面,浦发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能投顾等,让客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浦发银行注重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财富管理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