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问预审科长:“那个李阿顺审得怎么样了?”
预审科长答道:“经过做工作,李阿顺开口了。他交代,这次他们有两个组四个人潜入广州,由香港站行动组副组长莫之英带领。第一组两个人负责制造爆炸事件,原定目标是昨天的春节团拜会,后不知何故临时更改目标。李阿顺去黄花岗,就是奉莫之英的命令去约定好的情报交换点取一组传来的情报。莫之英与李阿顺两人是第二组,负责与潜伏的内线接头,莫负责接头,李负责警戒,接头人是谁,他说他也不清楚。”
陈振忠:“好,同志们,我简单通报一下:台湾“国防部情报局”香港站派遣敌特四名分为两组潜入广州,企图进行破坏活动。目前第二组一名特务被我抓获,另一名为香港站行动组副组长莫之英,也就是此次行动的前敌指挥,从”陶陶居”酒家失去踪迹在逃;根据我们缴获的纸条内容及被擒特务口供,敌人的第一组共两人企图今晚在海珠大戏院制造爆炸事件。我刚刚查了,今晚7:30在海珠大戏院有红线女演出全本《昭君出塞》,观众爆满,一票难求,戏院又地处闹市,得手后易于逃脱,敌人一定是看准了这些特点,才把这里确定为爆炸目标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看了眼手表,又接着说:“敌人的阴谋一旦得逞,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离晚上的演出还有四小时二十分钟,刚才我已经向厅领导汇报了,郭副厅长指示,立即追捕敌特莫之英并迅速挫败敌人的爆炸图谋,抓捕实施爆破的特务,确保演出正常进行;同时还协调了卫戍区领导,调一个排的战士和一个工兵班支援我们。下面布置任务:
第一、由一科立即通知各机场、车站、码头公安机关,协查化名莫正恒的莫之英;
第二、由二科全部着便装,带李阿顺到戏院外认人,发现企图实施爆炸的敌特立即抓捕;另外,冯科长,那一个排的卫戍区战士交你统一指挥,负责海珠大戏院外围警戒;
第三、由三科负责海珠大戏院内部的现场警戒,并在下午五点前带领工兵班对大戏院进行彻底排爆检查,检查结束后封锁戏院。对所有进入戏院的人员,包括戏院工作人员、演出人员、后台工作人员、观众等等进行逐一检查;
第四、四科再审一下李阿顺,让他具体描述出那两个负责爆破特务的体貌特征,绘成画像,立即发给今晚去大戏院执行任务的同志,记住,人手一份。”
说罢,看了一眼方梅。
方梅补充道:“办公室从敌伪档案里放大翻印莫之英的照片,交给各科。另外,万不得已,不要开枪,以防误伤群众。”
陈振忠提高嗓门:“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谁不清楚的?”
各科长同声回答:“明白!”
陈振忠正色:“好!下午五点之前我的指挥位置在办公室,五点以后我去大戏院,处里有方副处长坐镇,有情况随时汇报!立即出发!”
椅子一阵乱响,各科长急匆匆离去。
陈振忠收起文件夹,若有所思地走出会议室。从走廊这头他就看见有个人在他办公室门口等他,是田之雄。
陈振忠进屋后把办公室门掩好,“莫之英跟你联系了?情况你都清楚吗?”
田之雄把手里的手提箱放在办公桌上:“是的,三组的侦察员跟我说了情况。两个小时前莫给我打电话了,说他在广州,有急事马上坐飞机去北京,过两天回来跟我见面。”
陈振忠意味深长地说:“莫之英还真有两下子,嗅觉灵敏,行动迅速,感觉到危险后果断中断接头任务,撤退前还头脑清醒地布置疑阵。他到广州后马上买好了回程车票,也是一举两得;如果任务顺利,他可乘车从容返回;如果出现意外,他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迅速撤退,而他这张回程车票就成为迷惑公安部门的圈套。另外,他在酒店订好房间却不入住,又把箱子留在酒店服务台,势必分散我们调查的精力。还有,他给你打电话却不见面,而说马上坐飞机去北京,这也是疑阵,让你信也是不信也不是,目的都是掩护他脱身。”
陈振忠挥了挥手:“他之所以迅速出逃,应该不是发现侦察员跟上他了,而是因为他与李阿顺约好在“陶陶居”见面,李一直没有出现,让他感觉事情不妙,而他要想迅速逃回香港,就必先到宝安,再想办法偷渡出境或用另外的身份通过罗湖检查站。我判断,他不会去坐火车,因为火车班次少,而且车上有乘警,一旦踪迹被发现,从火车上很难逃脱。一般人正常的考虑,想快些逃脱会选择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莫之英恰恰就把宝押在这个思维误区上。相对于火车,长途汽车班次多,几乎不用等车。我查了,春节期间还有加班车,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有一趟开往宝安方向的长途客车,这样,他实际到达宝安的时间其实更快。他的难度在于如何通过边境检查站,考虑到他是宝安本地人,地理情况非常熟悉,如果提前下车步行潜入边境地区也不是太难,而且他应该还有备用的身份证件。刚才让办公室把以前档案中莫的照片翻印发下去了,宝安县公安局应该很快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