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边

第五十三章

1963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边

老王是北京人,也是使馆内部公认的老实人。

他小时候在教会学校上过几年学,会点简单的英文,解放后参加工作在北京市商业系统做采购员,后来外交部成立供应处,专门给驻外使领馆供给物资。老王先被借调过去,时间一长便正式调入了。前几年,他被外派到驻柬埔寨使馆做后勤。刚得知要被派出国,老王兴奋地好几宿都没睡好。他家是三代贫民的老北京,家里人别说出国了,最远也就去过河北,他做梦也没想到居然成了持红色护照的外交人员。

他原以为国外都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在进行出国教育时,满脑袋都是“拒腐蚀,永不沾”的信念,可一到柬埔寨,他傻眼了,天气炎热不说,人还懒散,市中心跟国内的大县城差不多,敢情比中国差远了,想采购的东西总是缺东少西的。尽管如此,老王还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保证使馆需求,好在金边华人华侨挺多,做生意的不在少数,为他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正是因为他老实忠厚,又一脸老成的模样,尽管才四十出头,使馆上下都称呼他“老王”。

这一天使馆的对内参赞找他,郑重交给他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清单,让他尽快在金边完成采购。他看着满满的采购清单,不仅足足比往常的采购物品多好几倍,还有许多使馆平时用不上的东西,便有些犯难。他平时节约惯了,就顺口说了句,这些都要买啊,有些用不上的不就浪费了。对内参赞肯定地答,都要买,不是使馆用的,是为下个月底重要领导同志来访准备的,如果实在买不到,就让部里供应处调,说完就匆匆走了。老王忙叫上使馆车队的司机小李一块儿上街去采购。

老王在外交系统呆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领导人来访非同小可,这可是使馆当前的头等大事。他一边仔细看着清单,一边盘算着如何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把物品备齐,又要找那些政治上比较可靠的华侨商店,毕竟安全第一。他心里选定了几家货品比较全的他又比较熟的华侨商店,准备一家一家跑跑看。

他和小李先到了一家绸布店,买了些红绸和窗帘布。店里大红绸子存货不多,他向老板预定了几匹,说好日子来取,便开车去下一家店。

他要去的第二家,是日用百货店,兼卖些中国的土特产。老板姓张,是第二代华侨,平日里参加侨团的活动挺积极,言语表现也很爱国。老王曾多次来此采购,张老板很热情,有时还主动把货送到使馆去,从没出过差错。

这家店位于国王大道旁的商业区,位置不错,是座小三层楼房,楼下是商店,一条木制楼梯通向楼上库房兼伙计卧室。老王一进门,没看见老板,只有两个伙计在忙活。伙计认得他,赶忙搬了把椅子请他坐下,又冲着楼上叫老板。

门帘一掀,张老板从楼上下来,见到他手里密密麻麻的清单,十分高兴,先开了两瓶汽水请他们俩喝,并吩咐伙计按照清单给老王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