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后,人们害怕孙太后,对她的殓葬都不成礼”,因此劝英宗恢复她的位号。
英宗为此事询问大学士李贤,李贤表示赞同,并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
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为她上尊谥号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并营造陵墓,但不附祭于庙。
总体来说胡皇后性格清淡端庄,被说为“规讽无媚顺态势”,展现出一个传统的贤淑皇后的形象,但她未能得到明宣宗的足够认可,最终被废。
她的被废引发了当时朝野上下的惋惜之情,也被后世视为一位悲剧式的人物,有学者认为“胡皇后的无故被废标志着明代后权的衰微与皇后生存环境的恶化”。
...
胡氏辞去皇后之位,孙氏便被立为皇后。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对孝恭章皇后孙氏的官方正统记载:
孝恭章皇后孙氏,邹平人。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即张皇后之母】,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
永乐十五年,朱棣为朱瞻基选妃,立胡善祥为正妃,而孙氏居侧室为皇太孙嫔。
朱瞻基继位后,封胡善祥为皇后,封孙氏为贵妃。
宣德二年,孙氏生下了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宣宗越发宠爱她,并逼无子的胡善祥上表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