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不贪

清朝时期所谓相貌堂堂除了身材要在标准以上之外。

脸形上也并不是仅仅英俊潇洒就可以了,最标准的脸形是“国字脸”。

言就是应试者的言谈举止要得体,回答问题要流利。

而且普通话要讲得好,不能使用方言,甚至乡音太浓都是不合格的。

书,所谓“楷法遒美”,就是写字要端庄有力,美观大方。

中国过去没有职业书法家,会写字的都是官,或者说做官的个个都擅长书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判,是一种文体,就是判案子用的。

中国历代官吏大多会写判。

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

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

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

“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

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

“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

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

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总也不至于体有残疾。

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

史书上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

不过,刘墉当时已经80岁,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

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金少青想着去见见这个刘墉,看看这个罗锅是真是假。

想到这儿,金少青和掌灶告了个假,自己去方便一下。

随后低着头抓紧往前院儿跑去。

看着已经围满了人,黑压压跪倒一片的贡院门口。

金少青有些懵,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了一眼。

看到了在贡院门口正坐着发怒的乾隆。

他的下面是被几个武士摁倒在地的刘墉。

不过可惜只看到背影没看到人脸儿。

背影也看不清驼不驼背。

跪在乾隆旁边的女子应该就是霞儿格格了吧?

金少青又仔细地看了看乾隆的面貌。

好家伙,虽然模模糊糊,但是这长相应该和自己差不多。

正当他想入神的时候,后面有人拍了他一下。

金少青被吓了一跳。

回过头一看是刘掌灶。

“你小子,知道你就出来看热闹来了。

刘管家有吩咐,咱们赶紧悄悄地回府。”

刘掌灶小声说道。

金少青点点头,冲着乾隆看了一眼,默默地跟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