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驾驶的任务战舰,在脱离港口的瞬间就具备与希望号相同的速度,再加上反重力推进系统的工作,很快,舰船便飞出了极高的速度。
随口制止了同伴对指挥部作战任务的臆测,小团再次说道:
“按照当前的飞行速度。我们将在28小时以后抵达目标区域。”
“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我们需要将15枚设备安装在目标区域,固定在质量达到标准的小行星表面。”
“按照指挥部提供的数据,做减速飞行的希望号将在4天后抵达柯伊伯带。”
“也就是说,我们在抵达目标区域后,只有72小时的时间用来安装15枚设备。平均每一枚设备的安装时间只有4.8小时。”
“这还包括战舰停靠及起飞以及搜寻的所有时间,因此,留给我们只用来安装设备的时间并没有多少。”
小团说到这里,另外两位同伴的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这种随舰船舱外作业的任务,其实在曾经训练的过程中做过很多次。作战人员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的。
但实际上正儿八经执行任务,这确实是第1次,本就有点小紧张,再加上小团这一计算,才发现任务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时间紧迫,容错率很低。
“趁这段飞行时间先好好休息一下,恢复体力再将具体的安装过程熟悉几遍。飞船的驾驶就不用你们俩操心了,等到达目的地附近的时候,我会通知你们。”
两位战友狠狠点头···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几艘任务飞船内。
与此同时,希望号宇宙飞船中全体团员被动员起来,投入紧锣密布的生产建设任务当中。
依照物理专家提供的设计图纸,一个特殊的设备在飞船的最外边沿着环形重力舱外壳逐渐成型。
那是一条漆黑的中空管道,在他的末尾是沿着切线方向,向虚空中延伸的长达近百米的管道。
除了指挥室和负责设计的物理专家,没有人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其形状若将它单独拆下来放在虚空中看,就好似一个缺了尾巴的音符。
人类集中力量干一件事的时候,发挥出来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再加上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以及模块化生产技术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