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新岁新程启新章

苏清婉也表示认同:“科举制度关乎国家的人才选拔和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通过完善科举制度,为大唐培养和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

林瑶最终决定:“科举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吏部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随后,负责文化交流的礼部尚书周文彦起身说道:“陛下,之前海外交流使团出访南洋和天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唐的文化和技术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也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臣认为,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拓展交流的范围和深度。”

周文彦接着阐述了自己的想法:“除了南洋和天竺,我们还可以派遣使团前往更远的欧洲、非洲等地。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贸易往来。同时,在国内举办更多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各国的学者、艺术家前来大唐,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林瑶对周文彦的建议表示赞赏:“对外文化交流是展示大唐风采、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礼部要精心筹备,确保每一次交流活动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会议持续了一整天,众臣围绕着水利建设、科举改革、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林瑶和苏清婉认真倾听每一位大臣的意见和建议,不时与他们交流看法,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出谋划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会议结束后,林瑶和苏清婉又单独商讨了一些细节问题。“清婉,随着大唐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我们必须重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为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林瑶说道。

苏清婉点头回应:“陛下所言甚是。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区等。同时,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卫生等条件。”

二人商议决定,由工部牵头,会同各地官员,对长安及其他重要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百姓的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工部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利普查工作。他们深入各地的乡村和田野,对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水库、每一处灌溉设施都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记录。同时,积极鼓励各地的能工巧匠和水利专家,开展水利技术的创新研究。

吏部则成立了科举改革专项小组,负责制定科举制度的改革方案。小组成员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参考了其他朝代的科举制度,结合大唐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最终形成了一套详细的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增设的实用科目、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以及对考生品德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方式。

礼部开始筹备新一轮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通外语、熟悉外交礼仪的官员和学者,组成了新的海外交流使团。同时,积极与各国沟通协调,确定交流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在国内,也开始策划举办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各国的文化代表前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