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老刘和一干人等,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乱世用重典,这也是历史规率。
倒不像乔明这边。
部队的物资,总是优先保障,伙食都是餐餐有肉。
家里,已经开始实行食物配给制度。
米面类主食倒是没有问题,国家在各地的储备,都很充足。
肉蛋蔬菜这些,突然就紧俏起来。
大部分地区的物流中断,造成了生鲜物产,根本无法运输。
本地的那点,农户自种自养的禽畜蔬菜。
远远不能保障,哪怕最基本的需求。
很多人平时不觉得,到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
原来生活中,看似极其平常的事情。
其实背后,暗藏着一个,庞大的支撑体系。
哪里有想象中的简单,以为拿钱就可以办到。
生活,不打招呼地就困难起来,本地的老百姓,也颇有怨言。
听着妻子喋喋不休的唠叨。
体会着妻子言语之间,对政府隐隐的不满和埋怨。
乔明心情复杂。
一方面,作为曾经的政府官员。
熬更守夜,辛苦建设了安置中心,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就好像自己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
宝贝一样的存在,却被世人唾弃侮辱,不屑一顾。
大难来临,自己抛家不顾。
带着兄弟们,坚守在这最危险的第一线。
那众多政府的工作人员,又何尝不是如此。
换来的,却不完全都是理解。
连妻子这种,本身就是公务人员的人,都是这样的看法。
可以想象,老领导他们,承受着来自下面和上面,多大的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方面。
这场灾难,对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此的猛烈和严重。
居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这对一个长期处于和平繁荣,和谐幸福的社会来说。
对社会的考验,对政府的考验,对每个人的考验。
都太过突然,太过严酷。
前线的氛围,也开始越来越紧张。
全团上下,不分昼夜的抢建工事。
搬运弹药,构筑火力阵地。
在峡谷最开阔的地带,构建了三条防线。
紧紧扼守住前方,最狭窄的峡口处,那立有巨大钢网的地方。
现在,“大坝”前沿的阵地上,除了四团,先期到达的,还有两个团。
一个,在四团防线两侧的高地上,层层布防。
构筑各种火力阵地,与四团形成交叉火力网。
如果“丧尸”群冲击正面防线,他们就从侧面,配合予以杀伤。
如果“丧尸”群转头攻击两侧高地。
则乔明他们的火力,也会配合两侧,倾泻到攻击队伍的头上。
另一个团,则负责守卫“大坝”,确保后方火炮阵地的绝对安全。
到第二天下午。
一个中部战区的机械化步兵旅,加入了进来。
据说,是华南方向撤退下来的。
装甲战车不少,得有近百台。
但战士,却少得可怜。
所有战车的炮塔,都进行了改造。
武器,由原来的100毫米炮,换成了六管的转轮机枪。
比例失调,显得有些滑稽。
不过乔明知道,这种机枪,俗称“加特林”。
口径大,射程远,火力密度极高。
一分钟射速,在五六千发以上,完全就是泼弹雨的节奏。
既可攻击轻装甲目标,也可进行人员杀伤。
一发子弹,打在人身体上,可以把人撕碎的那种。
虽说那丧尸受伤后,甚至断脚断手,都还能快速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