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湖修建了文峰塔,顺着廊桥,延伸到湖心的小岛上,又新建了文庙。
而这文庙,就是众人彷徨之中,卫奇死活要去的地方。
文庙又名文昌庙,是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庙祠。
由于这文昌帝君,专司掌管士人的功名利禄。
所以,在这和平年代,自然就成为无数老百姓,竞相祭拜的尊神。
那庙里,香火兴旺。
民宗局专门联系道教协会一个什么组织,向庙里指派了两名道士,日夜居住于此。
这文庙,才从原先有些乱七八糟,渐渐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现在这个时候,卫奇要去文庙,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乔明一时半会也弄不明白,情况特殊,也不可能慢慢细问。
不过乔明知道的是,这文庙,建于湖间一处小岛之上,离岸不远。
在前方廊桥的一端,有一座别致的小型吊桥,直通小岛上,连接文庙的殿前牌坊。
这小桥,在交通上并不能担当重任,唯好看好玩而已。
更多人上岛所依靠的,还是小桥建起之前的老办法,乘船,摆渡。
这四面环水的地形格局,加上那文庙本身,按照巴蜀传统山地建筑规制,采用了三进宫的布局。
建筑本身,就具备很强的防卫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文庙,倒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好地方。
乔明他们陆陆续续从另一侧上岸,直奔那廊桥而去。
一路出乎意料的平静。
队伍一直行进到那廊桥跟前,也没有遇到任何的情况。
从前的廊桥,可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所在。
乔明他们赶到时,整个地方,却是一片空空如也。
想来也对,前方最后的防线失守,那巨大的丧尸洪流,再无任何制约,入蝗虫过境一般,长驱直入,一路摧枯拉朽。
后方要有所准备的话,这些原来歌舞升平之地,一定会是第一批清理的场所。
此时此景,正应了那句古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清净也好,场地一片空旷,为小队的防御,省去不少麻烦,目视范围所及,一片空荡。
那连接廊桥与湖心小岛的吊桥,不知道被谁,截断了一侧。
吊索沉于水中,整个桥面,已经荡然无存。
几百米外,那小岛和文庙,四面环水,孤零零地,矗立在茫茫湖水的碧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