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来养殖的多了,水质受到影响,扇贝还没长大就开始死亡。
一直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加快出笼的速度,导致扇贝没有太大的个头。
我前面所说的都是栉孔扇贝。
后来大家又尝试养殖港湾扇贝,这种扇贝肥度不错,就是价格太低,跟栉孔扇贝差了一倍。
价格太低,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家搞养殖不算早也不算晚吧,不管挣多挣少,还算是挣钱的。
只是这个活太累了,记得老爸当时是和三姨夫合伙干的,连我都经常周六周日帮着洗扇贝笼子。
扇贝笼子的网口上长满了海菜,要放一段时间,一般夏天,等它呕烂后,装车拉到海边或河边洗干净,这样笼网上的杂物就轻松掉落了。
后来感觉挣钱太慢了,于是合伙出海贩鱼,这已是三年后了。
时间来到了94、95年左右。
记得是四人合伙,有二姨夫,四爹,还有家里一个亲戚。
这时近海的鱼已经不太多了,禁渔期基本就一个多月,再加上休渔期的偷捕,起不到保护海洋资源的作用。
而那些放流网的渔船,也渐渐离开岸边,前往30多海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放网了,要跟着鱼的巡游路线走。
这种情况下,12米的渔船已经不够用了,装不下太多的鱼货。
因为离岸远,为了鱼货新鲜,你的船需要带冰块。
而一旦带了冰块,你的鱼货就不好倒腾,船舱有限,来回折腾太费时间。
于是四人合计,花了5万多买了一艘100马力,15米长用了四年的二手渔船。
我只记得最后几位船号是351。
别看这艘船只比我家那艘12米的渔船长了3米,但却宽了1米,深了1米,装货量几乎多了一倍。
而且带有专门的冰舱,加的冰可以存放两三天都不容易化。
还配有一个独立的小型驾驶室,可以睡四人。
前面一个冰舱,两个鱼货舱,舱底都用木板做了隔断,可以装周转箱,方便鱼货的装卸。
同时还能防止风浪天箱子在里面乱窜,损坏鱼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