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气候说变就变,没多日太平镇的标语也变了。
通街都贴满了:“打倒抢劫物资的罪魁祸首竹节、柳青青!”
白色巨幅标语非常醒目。
这个标语的定论,柳青青和竹节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只是贾仁慈没有出现在标语之中,这就奇怪了。
其实整个太平镇的人都不明白,明明贾仁慈、柳青青、竹节他们三人穿的是连裆裤一同流亡,为什么就竹节和柳青青成了抢劫物资的罪魁祸首了?
更让柳青青和竹节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公社临街的墙壁上贴出了十多张大字报,字迹流利,吐词清楚,内容是揭发区上何区长和竹节、柳青青的种种罪行。
大字报最后还有署名,虽然署得很草,但柳青青还是认出了是贾仁慈。
后来的整个冬天,从早到晚柳青青家房前房后人影不绝,大有刀枪林立之势,隔壁的汪秀民便将他藏在了自己家中过夜。
竹节也被监视了起来,郑花花一个星期前已去部队探望柳大双了,陆敏也去了外地父亲的医院。
这个冬天,陪伴柳青青的是无限的孤独。
那段时间,在汪秀民的家里,汪秀民十八岁的女儿汪玉芹对柳青青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柳青青的母亲看见眼里喜在心里,有一天柳母拉着柳青青的手,流着泪水道:“儿啊,我知道你心气高,我也听说外面有许多女孩喜欢你,但是你可知道什么叫门当户对,我看咱们隔壁的玉芹就不错,你早一天成家,我就早一天少替你担心……”
看着流泪的母亲,柳青青沉默了。
这种沉默在柳母看来就是默认,她偷偷找了自己的大儿媳妇李学芹,要她替柳青青和汪玉芹牵线搭桥。
李学芹平时也喜欢汪玉芹,于是找到她把柳母的意思告诉了她。
汪玉芹早就钟情柳青青,可就是不知道柳青青是什么态度,她红着脸对李学芹道:“就是不知道柳青青愿不愿意,工作组的白玉白干部要人才有人才,要文化有文化,听说柳青青都没有把她看起……”
李学芹道:“那是青青有自知之明,我婆婆问过青青了,青青是同意这门婚事的,他天天住在你家,你把他照顾得那样好,他喜欢你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