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君征漠北后庭安

这种寂静,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心悸,仿佛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将士们互相交换着担忧的眼神,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唯恐惊扰了潜伏在暗处的敌人。

他们绷紧全身肌肉,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袭击。

朱元璋翻身下马,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这浓重的雾气,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危险。

幽州危急,这不仅仅是一座城池的得失,更关系到大明江山的安危。

他必须尽快制定应对之策,才能扭转乾坤。

“陛下,”汤和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末将以为,我军不宜贸然进军。如今幽州情况不明,周围恐有鞑靼伏兵,不如先派斥候探明情况,再做定夺。”

朱元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准奏。二虎!”

一个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朱元璋面前,单膝跪地,“臣在!”

“率领锦衣卫,探明幽州及周边情况,务必小心谨慎。”

“遵旨!”二虎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之中。

朱元璋望着二虎离去的方向,心中却更加不安。

他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报——”远处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一个斥候策马狂奔而来,还未到近前便高声喊道:“前方发现鞑靼骑兵!”

朱元璋心中一沉,猛地抬头,目光如电,射向远方。

“多少人?”

“约莫……五千!”斥候的声音颤抖着。

五千!这绝不是普通的巡逻队!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

“陛下,”汤和上前一步,“末将请命,率领前锋营迎敌!”

“准!”朱元璋语气坚定。

汤和翻身上马,高举手中长刀,厉声喝道:“将士们,随我杀敌!”

“杀!”震天的喊杀声响彻河东渡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突然,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从远处传来,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河东渡口,肃杀之气在空气中弥漫。

将士们伫立在甲板上,目光如炬,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风吹过,带来一丝河水的腥味,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他们紧握手中兵器,指节泛白,手心渗出汗珠。

铠甲摩擦的金属声细微而刺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倾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动静。

风吹动旌旗的猎猎声,河水拍打船身的声音,甚至远处传来的鸟鸣声,都被他们仔细分辨,不敢放过一丝可疑之处。

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他们互相交换着担忧的眼神,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唯恐惊扰了潜伏在暗处的敌人。

幽州危急,他们此行凶险万分,不知上岸后会遭遇何种危险。

“下船!”朱元璋一声令下,打破了压抑的寂静。

将士们有序地走下船梯,踏上河东渡口的土地。

脚底传来泥土的湿润和冰凉,与甲板的坚硬截然不同。

这种感觉让他们更加紧张,仿佛脚下的大地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河岸两侧的芦苇丛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敌人窃窃私语。

远处,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如同一道道黑色的屏障,让人看不清虚实。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刺激着将士们的嗅觉,让他们更加警觉。

他们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或许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血流成河的战场。

“陛下,末将以为,我军不宜贸然进军。”汤和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说道,“如今幽州情况不明,周围恐有鞑靼伏兵,不如先派斥候探明情况,再做定夺。”

朱元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他知道汤和的担忧不无道理。

此行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突然,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从渡口前方传来:“看来,大明皇帝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