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听闻此言,不禁微微皱眉,陷入了犹豫之中。殿上的众人也皆沉默不语,气氛显得格外凝重。的确,如今的霍家就只剩下这一个人了,凌不疑终究姓凌。凌不疑看着自家妹妹,心中满是心疼,却又不能相认,看着她独自撑起霍氏,那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
就在这时,文子端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锦袍,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地看着文帝,说道:“父皇,儿臣认为这并不冲突。骠骑将军本就是平定匈奴的大英雄,女承父业,保家卫国,为父皇尽忠,实乃女子楷模,理应承袭霍侯衣钵。西楼在北疆的功绩,已然证明了她自己,她本就是翱翔于天空之上的海东青,儿臣不会束缚她。至于婚约一事,若将来有了孩子,才能让霍氏传承下去。”
文帝听后,惊讶地看向文子端,说道:“子端,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皇族子弟怎可改姓?你愿意,朝堂上言官能同意吗?”三皇子却毫不退缩,接着说道:“这是儿臣的家事,与他们有何关系,请父皇成全。”说完,便行了一个大礼。
文帝又将目光看向越妃,越妃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与无奈。文帝叹了口气,越妃说道:“孩子们有自己的主意,只要没做错事,随他们自己去吧。”文帝看向凌不疑,他原来一直将凌不疑当作霍家人培养,也是想将霍氏的一切交给他的,可如今霍昭回来了,虽然是女娘,却平定北疆,功勋卓着。所以问道:“子晟,你认为呢?”
凌不疑向前一步,身姿挺拔,面容冷峻,却带着一丝温和说道:“西楼的功绩足以承袭霍氏,这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至于婚事,臣作为兄长,只要西楼愿意,臣没有异议。”
此时,崔风也行礼开口说道:“圣上,阿宁也叫了臣多年三兄,能否听臣一言。”文帝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吧。”
崔风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目光坚定地看着文帝,缓缓开口说道:“其实在阿宁刚到崔家时,阿父阿母本意是打算认阿宁做女儿,写入崔氏族谱,日后便是崔氏嫡女,崔家无论如何也能保她一生富足。可是阿宁拒绝了,她只愿意做弟子留在崔家。”
此时,殿内众人仿佛被带回了多年前的那个场景。那时的霍昭还是一个稚嫩的少女,刚刚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地来到崔家。崔家的府邸中,阿父阿母看着眼前瘦弱的阿宁,心中满是怜惜。他们想着,若是将阿宁认作女儿,写入崔氏族谱,那么崔家定能护她一生周全。然而,小小的阿宁却倔强地摇了摇头,她的眼神中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阿宁说道:“伯伯,伯母,感谢您的好意,可我只想做弟子留在崔家。”她的声音虽然稚嫩,但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决然。阿父阿母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崔风继续说道:“阿宁从小到大,习文练武,寒暑不辍,各门功课皆是优秀。她还非要和臣一起从军,战场之上,不畏生死,受了伤也不愿意喊疼,一声不吭。”
画面切换到了边关的战场上,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阿宁身着铠甲,英姿飒爽地驰骋在疆场之上。她手中长枪飞舞,如一条银龙般穿梭在敌群之中。箭如雨下,她却毫不畏惧,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每一次挥枪,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敌人在她的攻击下纷纷倒下。
有一次,阿宁在战斗中不幸受伤,手臂被利箭射中。但她紧紧地咬着牙关,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滚落,她的眼神依然坚定。周围的士兵们劝她下去疗伤,她却摇了摇头,继续奋勇杀敌。
崔风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接着说道:“从前臣不明白,但自从臣从前当臣得知她是霍翀将军之女的时候,臣明白了,那是因为她永远记得自己姓霍,她记得自己的责任,从未忘记,她坚持多年的信念,是不会因为成婚嫁人而改变。”
回想起那一刻,崔风心中满是感慨。当阿宁的真实身份被揭开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她是为了霍家的荣耀而生,为了复仇和振兴霍家而活。她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拼搏,都是为了这个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