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诊脉的进阶

药香伴仁心 毛豆369 1087 字 5天前

病人:赵琳,32岁,月经不调,时有延迟,伴随小腹隐痛、胸闷,常感疲倦。

林婉儿看到赵琳时,病人的面色较为暗沉,眼圈微黑,且气色不佳。她上前诊脉。

脉诊:

林婉儿探脉片刻,心中一凛,轻轻收回手。她的脉诊结果如下:脉沉,细软,且偏迟,尤其在肝脉部分有明显的滞涩感。

这脉象提示的是脉沉细,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结合病人的症状,小腹隐痛与胸闷,可以推测有可能是气滞血瘀,肝气不舒。

她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记录:沉细脉,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然后等待文老的面诊。

文老在仔细搭脉之后,接过婉儿的笔记

文老看到林婉儿的笔记,点点头,开始询问赵琳的生活习惯。

“赵女士,您最近情绪如何?是不是容易烦躁或是焦虑?”

赵琳稍显尴尬地回答:“是的,最近压力大,工作繁忙,晚上也睡不好。”

文老摸了摸下巴,继续问道:“小腹隐痛,是在月经前后,还是月经期间?”

赵琳答道:“通常是在月经前后,特别是晚上,感觉特别明显。”

文老观察了赵琳的舌苔,舌质稍暗,苔白腻,提示脾胃虚弱,血液运行不畅。结合林婉儿的脉象判断,这个病例确实是肝气郁结,脾虚导致月经不调。

药方:

逍遥散(疏肝解郁,调和脾胃)

柴胡、白芍(疏肝解郁,调经)

当归、白术(补气血,健脾)

文老叮嘱林婉儿:“治疗月经不调时,关键是疏肝解郁,调和脾胃。你要注意辨证施治,不是单纯的活血化瘀。”

病人:李爷爷,75岁,慢性咳嗽已持续三月,咳痰较多,痰黄,且咳嗽时伴有胸闷、气短,稍微活动就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