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型体质自测卡设计
林婉儿为顾客设计了九型体质自测卡,通过简单的“三问定质法”,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药膳。
每一种体质与药膳的匹配都经过精心设计,林婉儿深知,个性化的调理能让每个人的身体恢复得更好。她希望通过这种简易的自测方式,帮助顾客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药膳,而不必经过复杂的诊断过程。每一种体质都能配合对应的药膳,确保其效果最大化。
对于气虚型的人,她推荐五芝扶正煲;对于阴虚型的人,清润雪梨酿无疑是最佳选择;对于痰湿型的人,则推荐三仙化湿羹。她还特别为湿热型、血瘀型和阳虚型设计了对应的药膳,细心考虑到了每一位顾客的不同需求。
每道药膳和体质自测卡的背后,都是林婉儿对药膳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她相信,药膳不仅仅是一种食疗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对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呵护。
寅时三刻,百草堂的后厨依旧笼罩在温暖的灯光下,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草药与食材的香气。文老大步走进厨房,手中拎着那只沉重的戥子,仿佛是一个资深厨师准备审查每一道菜的精准度。他的步伐轻快而果断,每一步都仿佛踏着节奏,充满着威严。
“既是药膳,计量马虎不得!”文老的话语一出,后厨的空气似乎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外婆和外公都微微一愣,转头看向文老,只见他那严肃的眼神没有一丝妥协的余地。林婉儿也放下手中的菜刀,默默地站在一旁,心中不免一阵紧张。
外婆正在炖阿胶乌鸡,锅中的汤色已经渐渐变得浓郁,香气四溢。她一边调试火候,一边往锅里放红枣,动作熟练而自然。然而,就在她准备加上一颗枣时,文老已经站在她身后,伸出一只手,指尖轻轻指向锅中,“《食疗》载‘枣不过三’,多则滞气!”他的声音不高,却有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坚定。
外婆手中的红枣顿时停在了空中,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却又满是敬重。她无奈地笑了笑,将红枣轻轻放回了盘中。“好吧,师父说得对。”外婆的语气里并没有不悦,反而带着一丝温和的顺从。
文老瞥了一眼外公,刚好看到他正在切人参。外公的刀法稳健,切出的参片均匀而厚实,但文老却突然出声,“参如蝉翼,气方能透!”他语气中的权威感无可动摇,仿佛一位古老的药师在为自己所传承的智慧辩护。
外公手中的人参片微微停顿,抬头看了一眼文老,笑着点了点头。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他还是将人参片切得更加薄透,显得更加小心谨慎。文老看着外公的动作,微微点了点头,满意地转身走向林婉儿所在的位置。
“你这道荷叶粥,倒是看得出你用心了。”文老停在林婉儿身边,目光落在她正在调制的荷叶粥上。林婉儿轻轻搅拌着锅里的粥,荷叶的香气随着锅盖的翻动徐徐飘散,清新而温和。然而,就在她准备盛出一碗粥时,文老突然间伸出一只手,示意她停下。
“蒙眼辨材。”文老的命令简短而直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深意,“师父混入了普通粳米,你能否凭舌鉴米,辨别其中的差异?”
林婉儿心中一震,虽然知道文老对她的要求一直严格,但没想到会如此直接地考校她。她深吸了一口气,快速从容地将手中的粥盖盖好,坐下来,闭上眼睛。
厨房里变得寂静,文老则站在旁边,观察她的一举一动。林婉儿将一勺粥舀起,送入嘴中,开始在舌尖上细细辨别。她的思绪迅速进入专注状态,心中不断回想着之前研磨过的米种特征和口感。普通粳米的米粒表面光滑,粥体更加细腻滑润,而荷叶粳米则带有一丝细腻的青草香气和稍微硬一点的口感。
她轻轻咽下那一口粥,脑海中迅速做出判断,“这是普通粳米。”她缓缓睁开眼睛,看向文老,语气坚定,“我能辨认出两者的差异。”
文老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转身从桌上拿起一小碟荷叶米,轻轻地放入林婉儿的碗中。她从容地舀起一勺米,放入口中,依旧能够敏锐地辨认出米粒的细微差别。
“不错。”文老轻声说道,语气里充满了认可,“这就是我期待的水平。”他看着林婉儿的眼神里满是欣慰,“一切药膳,讲求的就是精准,唯有这种‘以舌鉴米’的功夫,才能够在药膳中掌控每一份材料,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