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民心尽失,山海关之战,李自成惨败

从对李自成充满希望,到深深的失望,整个京城上下,无论是东林,还是士绅百姓开始对大顺的官兵充满了满满的憎恨。

他们开始怀念大明,开始想念他们曾经认为无能的崇祯皇帝。

还是崇祯好呀,我不想捐款,就一两银子也不掏。

崇祯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我还得教育皇帝怎样治国,怎样天子守国门,怎样君王死社稷。

什么?财政紧张,奏请皇帝出内帑呀!

江山是你老朱家的,关我们什么事?

歌照唱,舞照跳,想想就开心。

可惜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等一切都失去了,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没了大明,没了崇祯,不仅仅银子保不住,连命都要没了。

追账助饷本是一种筹措军资的行为,但是变成了无差别的劫掠,京城内人心惶惶,士绅阶层对大顺政权从充满热情到观望,又从观望到失望,从失望到抵触,彻底抛弃了大顺。

京城的大顺官兵们对此毫不知情,得了江山,就该享福,就该吃喝玩乐。

每日里酒肉无度,歌舞升平。

只是大街上冷冷清清,很少有人上街,一两个商贾在街上无聊的叫卖,竟无人问津。

京城如此萧条,李自成在山海关也不好受。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抵达山海关。迅速对吴三桂军队发起攻击。

吴三桂凭借山海关坚固的城防以及关宁铁骑的勇猛,进行了坚决的战斗,拼死抵抗。

山海关下,杀声震天,鼓声雷动。双方杀的是你死我活,激烈对抗,战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山海关下有四座城,北翼城,南翼城,东罗城,西罗城。

李自成据北山,在一片石方向。唐通由北向南猛攻北翼城。双方昼夜激战,守城吴军终于挺不住了,开始献城投降,于是李自成大军压上东罗城。

这时候,吴三桂已经很明显处于弱势了,胜负的天平开始倾向于李自成。

吴三桂眼看山海关就要守不住了,清军又作壁上观,一点下场的意思也没有,于是率副将杨坤和郭云龙面见多尔衮。

“将军乃盖世英雄,我多尔衮非常佩服。不是我不救你,你得给我一个明确的态度。归降我大清,剃发易服明心志,我多尔衮才出兵。”

吴三桂无奈,已经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无路可走了。

于是在清营剃了头发,留了辫子。

多尔衮决定发兵出欢喜岭,攻击李自成。

其实多尔衮率精锐骑兵早就到达了山海关,一直都在养精蓄锐。

不出手,一是等待最好时机,二是要吴三桂明确投降,不给吴三桂首鼠两端的机会。这样吴三桂才能安心给满清卖力。

回到大营,吴三桂亲自率主力攻击李自成的北山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