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谋划南洋

明洲的开发,上海的开放,使得大明王朝的海上贸易盛极一时。

这也给大明王朝东洋海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给这些船队保驾护航。

朱由检认为这些老旧的木制战舰有上千艘之多,大多已经不适应海军的需要了。

这些木制战舰速度实在太慢了,而且还得看风向和风速的脸色,并且吨位还小,火力也弱小,已经到了不得不淘汰的时候了。

恰好此时远在洛杉矶的造船厂又下水了十艘五千吨的战舰,这也是渔船改装的。

列装后,大明东洋海军已经具有了三十艘铁甲战舰,外加一艘三千五百吨的基林级的二战驱逐舰。合计总吨位十五万吨的满载排水量。

拥有这么多的铁甲战舰,朱由检自然是看不起这些木制战舰了。而且后期造船厂将承建海警船,东洋海军的实力会进一步扩大。

一定要给这些木制战舰寻一个好的去处,为帝国发最后一分光和热。

朱由检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战舰分给那些有私掠证的海盗们,增强他们的实力,其余的船只交给退役的官兵,成立远洋渔业捕捞公司。

现在横行在南洋具有私掠证的海盗有三只,朱志勇、申工豹,毛云鹏,各领着几千人四处出海私掠。

这里面朱志勇和申公豹实力比较强,人数也多,地盘也大。

毛云鹏人数较少,但是勇猛善战,因为纳土纳群岛地理位置重要,屡屡被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围剿,故而发展不起来。

朱由检一开始颁发私掠证的本意就是效仿英女王伊丽莎白,通过发放私掠证的方式,打击各国的经济实力,打击各国的海军,壮大本国的实力。最后再把这些海盗收编为帝国海军,从而称霸海洋。

这些年,这三个人没少打击这些来自西洋的外国商船,为大明王朝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但是如果把眼光仅仅放在打击过往商船上,未免显得目光短浅。因为这贸易说到底还是要做下去的。朱由检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南洋的岛屿和东南亚的土地,说得更大一点,就连印度和缅甸朱由检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