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举的结束!
十天后,经主考官们数日的精心审阅与讨论,最终,一叠优异考生答卷被置于御书房御案之上。
共计三百一十份,每一份都承载着天下学子们的心血与梦想。
而他们也将由皇帝亲自来决定谁将会成为本届科举状元!
虽然考卷众多,但灵启也不是每一分都要看,宋一然等一众主考官已按顺序将最优放在最上面,以此排列。
这可以让陛下最先注意到被主考官们集体推举之人。
而灵启也不着急去看,因为他虽然表面重视,但心里其实并不在意科举,他在意的也只是那些文人对他的评价。
文人的评价也一定程度反映民心!
自古以来,那些对科举制度不够重视的皇帝,往往会成为众多久居下位、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们心中愤恨的对象。
毕竟对于这些饱读诗书却难以施展抱负的人来说,科举乃是他们改变命运、一展才华的重要途径。
若帝王对此不屑一顾,导致科举舞弊严重,无疑是断了他们的上升之路。
如此一来,这些文人便会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隐晦地讽刺那位皇帝,将其描绘成残暴不仁的暴君,或者昏庸无道的昏君。
指责他穷兵黩武,致使国家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而这些饱含怨恨与批判的诗句,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流传,要么让这位皇帝名垂青史,要么使其背负千古骂名。
灵启在位长达六十二载,自然深知其中利害关系。
因此,在漫长的统治岁月里,他始终以贤明君主的形象示人。
高度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广纳天下贤能之士,励精图治,致力于打造一个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千年王朝。
也正因如此,灵启帝在位前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被世人奉为一代明君。
然而,时光荏苒,当灵启帝步入鲐背之年——九十高龄之后。
或许是觉得自己一生已经足够操劳,亦或是看透了世间浮华,他突然间直接不装了,摊牌了!
自此,灵启帝开始肆意妄为,不再理会群臣劝谏开始追求长生,重用奸臣,宠爱妖后,穷兵黩武并远征西域。
这搞得民间怨声载道,最终晚节不保,落下了一个暴君的恶名……
不过如今灵启灵光乍现,起死回生之中已窥见长生天道,心态又发生了转变。
所以他来到灵梦皇族的禁地之中,在他面前,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千年王朝历代帝王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