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的瞳孔猛然间收缩。
郭氏集团到南河来投资的计划,是河阴省的大长老出访东南亚时,跟郭老爷子敲定下来的。
郭家的祖籍在河阴怀庆,只是在战争年代迁了出去。而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终于在半岛那边儿站稳了脚跟,并发扬光大。
借着这点儿关系,河阴大长老出访时,跟郭老爷子论起了乡情,才最终让老爷子点头在河阴这边投资。
但因为某些原因,老爷子对大陆的发展秉持的只是一个中性的态度,故而体现在投资上,金额并不太多,而且也只是派了侄子过来主持,抱着的,只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心态。
当然,郭老爷子虽然不怎么上心,但为人比较老派,既然当众应允下来的事情,那承诺无论如何也是要兑现的。
故而这笔投资,无论如何也会落在河阴。
再说老郭。
老郭的眼光并不一定就比郭老爷子高明,但毕竟是亲自在国内走了走,看了看,对大陆实际的发展情况,政府官员对待投资商的态度,工商业的氛围,税收政策,甚至包括普通民众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老郭的心里,钱可以投,而且可以多投;投了之后,刚好可以享受到大陆发展的红利,一定可以赚钱。
但大陆毕竟底子薄,地区间发展并不平衡,所以这个投资落地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在河阴的话,那就只有南河能入得了眼。
至于其他地方么,再等几年最好。
所以即便是与南河方面谈判的进度艰难,但老郭一直也没有放弃,或者露出撂挑子走人的态度。
但这些就连郭氏集团内部也没有几个人明白的微妙区别,却在此时此刻,在这个咖啡厅里,被这个貌似还一脸稚嫩的大学生一语道破了。
“你不要瞎说,你又知道什么,爹地和大爷爷的想法怎么会不一致?”
郭玉蓉插嘴说话了。
左家成笑了笑,没有应声,依旧看着沉思的老郭。
老郭在晚宴时的那种感觉又来了。
眼前的这个虽然只是个小伙子,可总觉得什么事都在人家的掌控里,好像自己这边儿有人给人家通风报信一般。
可自己的心态变化,是来到南河之后才逐渐转变的,就算是跟老爷子,也只是打电话沟通时提过两次,明没有当面细说,这小子是从哪儿知道的?
除非,自己就是那个通风报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