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大慈悲不度自绝的人”。该说的也都说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还得他自己选。
之前大领导来视察过后,青山攒下来的钱被一锅端了,但是也给青山留下了一些好政策,算是交换吧。比如,那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的名单里,就多了一个青山。
政策的宽松,加上青山的经济飞跃式的发展,城建也进入了快车道。现在的青山市,已经有了商业住宅的开发的雏形。
不过现在刚刚开始,操作还比较含蓄。一般都是单位建房,然后分给建设单位一片地,让他们盖了房子,卖出去的钱顶一部分工程款。
反正地都是国家的,是划拨的,他们拿着不花钱的地,给自己单位的小金库里省钱,做的是得心应手、心安理得。
这种拿不到钱的事,市建筑公司是极不愿意干的,他们可没有这么大的本钱往里压。他们不干,但是河东建工集团干啊。
少给一部分钱没关系,这些楼房和地皮拿在手里,多了不说,过他二十年,可能一套房子就能把这些钱全赚回来还富余,剩下的就是白赚的。
钱拿在手里不值钱,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以钱生钱才是王道。还有什么能比投资房地产更赚钱的门道呢?
于是,负责基建的陈爱民,二话不说,按照李大刚,也是唐伟东的意思,在青山市遍地捡漏。
不用担心会入不敷出,顶账只是一部分,又不是全部。仅应收的那些钱就足以维持成本了,这些楼房和土地,临时看来,只是减少了一块儿应得的利润罢了。
东家唐老板都不说什么,其他人谁闲的蛋疼去多嘴呢?
市里的那些企事业单位,一看还有这种好事,纷纷申请地皮,筹建单位宿舍楼。当然,这都是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那些集体的、私营的、个人的,就没这个待遇了。他们连想都不要想,门儿都没有!
慢慢的,河东建工集团手里开始囤积了一些住宅楼,更多的是一些未开发动工的地皮。唐伟东说了,只要明晰地皮的归属权,根本就不用急着开发,可以慢慢来,以后再说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