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跑的更有劲儿了,望着前头行动如风的楚齐,决定等会儿就跟他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
楚恒也没舍不得这点东西,只是莞尔的摇摇头,便对刘书记跟吕斌他们招呼道:“让他们慢慢搬去吧,咱进去坐坐。”
“唉唉,好。”刘书记忙走上前,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楚齐他们肩上的袋子,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心中一阵咋舌。
娘嘞!
这怕不是把供销社给抢了吧?
很快,几人走进知青点的院里,里头有两口窑洞,刘书记立即抬手指了指其中一口,道:“去这个吧,那一口窑洞是女知青的,咱们不方便。”
“成。”
楚恒应声上前几步,走入窑洞中。
洞内空间不大,看样子也就二三十平,进去是口大灶,再往里是一铺火炕,洞内桌椅板凳,衣柜、碗橱都有,倒是五脏俱全。
东侧墙壁还有个小门,是与隔壁那一口女知青的窑洞通着的,不过已经封死了。
楚恒在屋里打量了一圈,来到土灶旁的米缸前,打开盖子往里看了看,里头大大小小好几个袋子,不过多数都是粗粮,只有一个小袋子里是白面,不过很少,都不够给三个人包顿饺子吃的。
随即他又看了看水缸,里面的水略显浑浊,他舀了点尝了尝,又涩又苦。
“额们这吃水不方便,村里只有一口老井有水,味道也不怎么好,想喝甜一些的,得去三里外的原上跳水,他们知青吃不了辛苦,基本都是吃老井。”刘书记笑着介绍道。
“哎。”
楚恒叹了口气,倒不是为了楚齐他们,而是在感叹刘家沟社员以及多数陕北人的艰难。
紧接着,他又来到碗橱,打开瞧了瞧,里面没什么东西,除了碗筷跟几样调料外,只有一大碗咸菜跟俩菜团子。
楚恒拿过梆硬的菜团子掰开,用力咬了一口,当即眉头一皱,菜团子味道并不好,还非常粗糙,都拉嗓子,他艰难咽下后,转头对刘书记问:“书记,这是高粱?”
“是也不是。”刘书记笑着指了指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根棉布绳子上的干菜叶:“是高粱面加米糠跟萝卜缨子蒸的菜团子。”
“平时你们都吃这个?”楚恒眉头皱的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