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连环妙计 敌军上当

孙策此番前来,看似是援助陶应等人守城,实则另有图谋。这一切,皆出自周瑜的精妙谋划。

自山越大军围城之后,陶应和王朗便坚守不出。徐州军向来善于守城,他们如同缩在坚固龟壳里的困兽,无论城外敌军如何叫骂挑衅,都不为所动。周瑜深知,若要强攻,必定会造成己方将士的重大伤亡,得不偿失。

恰在此时,他们截获了陶应、王朗向外求援的密探,得到了那封至关重要的求救书信。周瑜反复研读,在脑海中反复推演战局,一条将计就计的妙计应运而生。

他先是安排孙策从故郡县出兵,打着救援陶应和王朗的旗号,大张旗鼓地朝着永安城进发。同时,让马超在武城县前方假意被陶应等人的军队击溃,制造出一种敌军不堪一击的假象,好让陶应和王朗放松警惕,心中稍安。

此外,孙策还对陶应和王朗谎称,已安排周瑜从吴郡县出兵攻打临水,形成夹击之势。实际上,周瑜根本无需出兵,这一切不过是精心编排的一场好戏。周瑜本就身在山越大营,之前只是隐藏身份,伪装成山越的将领。如今只需退到山越军队身后,便可以营造出孙策统兵前来,与山越里应外合的假象。

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计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哄骗王朗与陶应出城决战。毕竟城中还有四五万徐州大军驻扎,若是强攻,周瑜实在难以估量要付出多少将士的生命代价。而一旦陶应和王朗出城,孙策便可以作为内应,与城外的山越大军前后夹击。如此一来,陶应和王朗想要不败,简直难如登天。

依照与周瑜事先的约定,孙策悠然自得地在永安城中安营扎寨。最初,王朗和陶应时刻保持着警惕,毕竟孙策的来意实在难测,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都暗中留意着孙策军队的一举一动。

在最初的几日里,孙策的军队表现得极为安分。士兵们纪律严明,不仅没有任何扰民之举,还协助城中守军加固防御工事,搬运粮草物资。孙策本人也时常与王朗、陶应会面,言语间尽是诚恳,畅谈破敌之策,对城中事务表现出十足的关切,却从未提及任何不合理的要求或暗藏玄机的建议。

就这样平静地度过了四五日,孙策一方毫无异动,没有露出一丝反常迹象。这份沉稳与低调,逐渐打消了王朗与陶应心中的疑虑,成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王朗和陶应暗自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放松下来。王朗心想,不管孙策日后有什么打算,至少此刻确实解决了城中缺粮的燃眉之急。而且这几日来,孙策及其军队一切正常,看来是真心实意前来相助的。

当下,他们满心期待着周瑜率领大军赶来。只要周瑜一到,便能对山越形成合围之势。届时,周瑜智谋过人,所率大军战斗力非凡,再加上孙策带来的一万生力军,以及城中原本的兵力,他们便有十足的底气与山越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一雪前耻,彻底解除永安城的危机 。

近两日,山越罕见地没有攻城,城外一片异样的宁静。孙策瞧准时机,一脸笃定地对王朗和陶应说道:“依我看,这山越突然消停,定是因为周瑜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察觉到了被前后夹击的危机,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

王朗和陶应听闻,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火苗。陶应更是激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等周瑜将军一到,咱们就主动出击,杀山越一个措手不及!”

王朗虽比陶应沉稳些,但眼中也难掩兴奋之色,点头道:“孙将军所言极是。这几日,我也一直在琢磨如何破敌,如今援军将至,正是我们反击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