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臣弟祝大哥旗开得胜。”弘时的心思还没从方才的“努力自省”中彻底缓过来,后知后觉的也举起了杯。
“借两位弟弟吉言,愚兄承蒙皇阿玛信任,只盼着不堕了我大清的威名。”弘晖向二人致意,转而又面向了胤禛,“皇阿玛,儿臣蒙您多年教导,如今终于有机会能为您解忧不胜欣喜,儿臣也知战场不是儿戏,儿臣一定听从宁西将军指挥,早日为您带回好消息。”
“朕知道你一心为国,你是朕的长子,朕对你寄予厚望。你万不可贪功冒进,京城里还有朕和你额娘、孩子等你回来。”
弘晖被这话感动得眼圈微红,“儿臣遵旨!”
小主,
“既然不日出征,难得你进宫,去给你额娘请个安吧。”
“是,儿臣告退。”
打发走了弘晖,胤禛看着自己另外的两个儿子,长子如今早已成家立业,如今又有了建功之心,但万事总讲究平衡。弘昼那孩子已经算是废了,至于老三和老四,谁堪为天平上的另一只砝码呢?
“大清与准噶尔交手多年,想必你们师父也曾教过,朕想知道,你们二人对此事有何看法?”
弘历低头沉吟片刻,心里有了应答之法,其实自他得知朝堂上在探讨是否对准噶尔用兵时,心里便在思考,若是自己,该当如何。
弘时平日里更对喜爱的是史书典籍,古书字画,若说哪位名家都有什么作品,恐怕他如数家珍,若真是问些朝堂军政之事,却让他有些一筹莫展。
而胤禛已开口询问,弘时只好硬着头皮回答了自己的看法,“皇阿玛,儿臣以为,准噶尔内乱,此时正是用兵之际,若是能一举拿下准噶尔,一来扬我大清国威,二来,于皇阿玛也是功在千秋。”
“那你说说何时战,如何战?”
“儿臣..儿臣...”
弘时说出应战,是因为胤禛已下旨出征,这意味着在胤禛心里,自然当战。而具体为何,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几日他刚得了幅《庐山绘图》据说是顾恺之真迹,也有人道为唐代摹版,正忙着品鉴,压根没想过什么和准噶尔打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