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设施搭建:第 12 - 15年,利用预先运输到月球的物资,搭建临时居住和工作设施,包括充气式居住舱、简易能源站、应急物资储备库等,确保首批抵达月球的人员能够安全生存和开展初步工作。
永久性建筑建设:第 15 - 20年,逐步建设永久性的建筑。
利用 3D打印技术,就地取材,使用月球土壤和矿石制造建筑材料,建造住房、能源站、水资源处理站、食品加工厂等。
同时,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系统等。
想到这,顾远在纸上不断划动的笔,立即停了下来……
他的脸上露出了沉思,旋即写下了第四阶段。
——科技发展。
预计耗时为20——50年。
第一,能源开发:
太阳能发电站:在月球表面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采用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先进的能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同时,研发智能跟踪系统,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对准太阳,提高发电效率。
第 20 - 30年完成发电站的初步建设,第 30 - 50年不断优化和扩大规模。
核聚变能源站:开展氦- 3核聚变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设核聚变能源站。
预计在第 30 - 40年实现核聚变能源的稳定输出,第 40 - 50年完善能源站的配套设施和运行管理体系。
能源存储与传输技术:研发高效的能源存储设备,如新型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解决能源的存储问题。
同时,研究无线输电技术,实现能源在基地内的高效传输,减少输电线路的铺设和能源损耗。
第 20 - 30年进行技术研发与实验,第 30 - 50年逐步推广应用。
第二,农业与生态:
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农业关系到未来人类的食物,生态关系到了居住环境等等。
所以顾远想了想,首先就是植物种植技术研究!
未来组建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培育能够在月球土壤中生长的农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