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道理不假,可那美国不是有原子弹吗?后世中国才刚刚成立,不说原子弹,飞机没有,坦克没有,就连艘像样的战舰也没有,这场仗要如何打?又如何打得赢?”
“是啊,人家那一颗原子弹就能顷刻屠杀十几万人,可那时的中国还是靠步枪大炮打仗,敌我之间完全不是一个打仗方式,就像要咱们这些古人拿大刀长弓去打别人的机枪大炮,这仗根本就没法打。”
“不,我们这些未经历那个时代的古人都能看到的,后世的子孙们不可能看不到。
或许是那原子弹有局限,要么是造起来太难美国自己手中也握有不多,要么是这种兵器只能用飞机投送,而苏联的飞机就能截下那所谓的轰炸机。
不论是那种,美国一定有所顾虑没有把握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一定能打赢。”
“太凶险了,若是后世中国在这样的局势下再经历第三次以原子弹为主的世界大战,当真是不敢想历史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
【在陈述朝鲜战争正式进入以中国参战为主线的第二阶段之前,需要事先交代一下中国是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依然选择参战的背景。
1950年的中国,钢铁年产量仅为六十万吨,美国是八千五百万吨。
发电量中国是四十六亿千瓦时,美国是三千三百四十亿。
石油产量中国二十万吨,美国两亿六千万吨。
人均年收入按美元换算,中国是二十四美元,美国是一千六百美元。
中国全国财政收入为六十五亿人民币,换算成当时的美元相当于二十六亿美元。
虽然目前暂无确切资料显示1950年美国全国财政收入的具体数据,但有资料表明1950年美国国民总产值超过三千亿美元,同年美国GDP总量为一万四千五百五十九亿美元。
而中国当时的GDP约为一百六十四亿美元,差距达到了足足八十八倍。
战舰、坦克、飞机等关键武器装备更是无法对比,中国即便有少量此类武器也难以形成战斗力。
更关键的是,美国有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