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抗美援朝,立国之战

就是这样这种纸面数据无论如何都看不到中国能打赢的情况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也不得不打这一仗。

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需要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

如果不打,朝鲜被美国占领,那集中在东北地区新中国仅有的军工重工业将完全暴露在美国的空袭威胁之下,陈兵在东北的庞大边防部队也将成为常态部署。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想要进一步扩大在亚洲的利益,侵犯中国边疆,那时战争就会在中国本土爆发。

综上,总结为一句话,若朝鲜被美国占领,中国将无安宁之日。

此时的新中国哪怕再怎么不想打这一仗,哪怕纸面数据看着有多么绝望,这一仗也必须打。

因为只有打了,且让美国付出足以让它肉疼感到忌惮的代价,新中国才能在后续获得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这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不过既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中国自然也有外部势力可以借助。

当时的苏联虽然出于各种原因,不肯直接出兵干预朝鲜战争,但愿意向中国提供一定的空军协同作战。

并提供了包括步枪、机枪、坦克、榴弹炮、火箭炮等在内的一定数量装备,使中国陆军的武器差距与美军拉近了一些。

(要说明的是,虽然部分装备苏联是无偿提供给中国用于朝鲜战争,比如在中国挤出三个师的装备无偿送给朝鲜人民军后,斯大林为堵悠悠之口,也无偿送给了中国二十个步兵师的装备。

但更多的武器装备,苏联还是有偿提供的。

1950年10月,中国领导人前往苏联争取武器装备支援时,斯大林提出援朝的武器钱款由双方“共同负担”,即苏联提供的武器“按成本价五折”记账算贷款,年利率为百分之一。

另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向苏联购买了六十个陆军师的装备,还购买了大量的汽车、观测仪器、通讯工具等辅助装备及枪支弹药等。

耗费的真金白银数目非常庞大,全中国真的是勒紧了裤腰带在打这场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