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合国军退回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结束,第二次战役开始前,需要交代一下此时志愿军面临的难题与形势。
因为时间已经来到了1950年11月,地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朝鲜,已经早早进入到了寒冬。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使朝鲜长津湖等地区的气温,可以从零上直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甚至在极端天气下气温更是能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那是一个泼热水都能瞬间成冰的温度。
严寒的到来,给志愿军带来的问题,远比物资充裕运输能力强大的美军要多得多。
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兵力约二十六万人,联合国军约三十万人。
人数上刚刚入朝的志愿军本就不占优势,经过第一次战役的历次战斗与消耗后,志愿军自身已经非常疲惫,亟需休整和补充军需,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兵力投入作战,以保证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有更多的战略选择对抗联合国军。
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机关各一部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紧急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参战。
第九兵团下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总计约十五万人。
但是由于第九兵团的战士们都是紧急接到命令从南方入朝参战,当时他们身上穿的还都是较为单薄的秋季军装。
部队需要时间全员更换冬季被装才能应对朝鲜的严寒气候。
可是此时的战争对志愿军而言最紧迫的就是时间。
联合国军虽然暂时退回清川江以南,可用不了多久重整战线集结兵力后的联合国军,立马就可以反攻过河。
形势无法给予第九兵团更多时间换装了。
而且因为国内物资生产和供应能力有限,不说防寒靴、皮帽、手套等保暖装备,哪怕是最基本的棉袄棉被,时间仓促之下也难以供应第九兵团十五万人这么多的需求。
第九兵团只能一刻不停地乘着火车赶赴边境,再从辑安、临江徒步入朝。
冬衣、更多的军粮,还有野战炮、榴弹炮等重武器只能在第九兵团入朝后再陆续运送至前线。
另外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吸取了生火做饭时的炊烟会向美空军暴露目标的经验,正是从第九兵团入朝时将普通军粮改换为了炒面。
炒面一般由百分之七十的小麦粉,百分之三十的大豆、高粱或玉米等原料,再加少许的食盐炒制而成的简易军粮,有条件的话还会再加点糖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