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信心十足地把数据上了董事会,董事会大部分人都是点头称赞的,但是胡总那个老狐狸还是对着干,说这些尝试也就只是三家医院,没有代表性。
一尘确认这次的尝试,这三个医院的负责人都已经总结了自己医院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接下去集团下其他医院的整合。他也已经让助理们开始根据这次的三份报告的内容,编制一套标准化的体系。
胡总的话引起了其他董事的反感,大家认为这次的事情确实能做到不容易,不要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一尘听了胡总的话,并未生气,反而冷静地说道:“胡总,这次的尝试只是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三家医院的第一次吃螃蟹的尝试的成功范例,我们才能更精准地复制到其他的医院,并形成他们自己的特色,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市场方向,抢占先机。”董事会成员们纷纷点头。
会后,一尘带着助理们精心制作的计划书去找胡总详谈。他将医院的整改规划、经济测算预期收益以及风险评估都摆在胡总面前,一尘很诚恳地合胡总沟通,说要请教他。胡总仔细翻阅后,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但仍嘴硬道:“这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一尘说:“胡总,麻烦你可以给到方案一个方向,让他们更清晰地知道方案哪里不足,进行修改。你的经验丰富,看问题更有全局观,让他们可以有个方向。”
胡总看到一尘这么谦虚,心里一下子舒服很多。他点点头,随后提了自己的几点意见,他觉得要深入每个医院所在地的情况,结合当地的民情来进行规划。避免和上次一样方案不接地气,操作起来效果不佳。
一尘没想到这次胡总还是比较配合的,还给他们提了建议。这相当于一个很好的开始。一尘认为胡总已经开始接受医院改造的提议了。这是一个进步。至少董事会里反对的声音没有了。胡总是董事会里最大的刺头,把他解决了,其他的董事都好说。
不久后,集团董事会又选定了五家医院进行整合,也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医院。大家对于这种异地操作已经有了经验。
这次一尘亲自带领团队操刀,按照之前总结的经验和标准体系推行,并针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做了方案细化。他们会把核心员工由集团派出,基层员工还是本土化,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项目刚开始推进时候,感觉遇到不少阻力,无从推进,消费者的旧有的体制和观念难以改变。但一尘对此很有信心。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应变措施,鼓励员工们一起努力,逐步克服困难。
三个月后,他们完成了季度的业绩指标,财务报表出来后,现实集团这次新整合的五家医院,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业绩都有了明显提升。这下胡总彻底没话说了。
一尘在董事会上还特别提到,这次的医院整改方案,胡总也出了不少力,给他们很多宝贵的意见。项目组根据胡总的建议,进行了多次修改方案,还在当地实地做了多次市场调研后才出的营销方案,确实效率比上次三家医院的整改效率高,效果好。
胡总听到一尘这么夸他,他第一次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还是鼓励项目组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胡总这次很有参与感,似乎项目是自己推进成功的。这种感觉也让他和项目组站在了一个角度上考虑问题。
果然冤家宜解不宜结,胡总和一尘从之前的水火不容到现在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互相给到对方意见进行深入探讨,是很难得的。
其实胡总也不是这么好说话的,只是因为有利可图而已。胡总在董事会里不闹腾了,其他的小董事也没有不同的声音。大家可以齐心做一件事情,推进项目的速度就快了很多。毕竟只要有利可图,董事和股东都不会有反对的意见。随着一尘在集团内的威望进一步提升,他继续探索创新,立志将集团的医疗事业推向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