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搜!绝不能让这些乱臣贼子再兴风作浪。”白枭低声喝道,他的眼神冷峻,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在黑暗中闪烁着寒光。
密卫们齐声应诺,迅速散开,开始地毯式搜索。他们的身影在火把的映照下,忽隐忽现,仿佛与这夜色融为一体。
秦国的这场盛世庆典,虽展现出了强大的国力与威严,但也揭开了各方矛盾与阴谋的冰山一角。墨家匠首展演时,浑天仪暗格《甘石星经》缺失的“荧惑守心”篇,究竟预示着怎样的天象异变?自转木偶刺穿“田”字符咒,又会给齐国内乱带来何种变数?信鸽脚环编号出现“丙寅七九”,后续是否会牵出能工巧匠失踪案?叔孙通癫语中“三户”与楚南公预言呼应,楚国又会有何动作?
正如《诗经·大雅·文王》所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秦国于这乱世之中,历经磨难,方有今日之盛。然而,前路漫漫,挑战重重,未来究竟何去何从,且看秦人后续如何在这风云变幻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挣脱困境,向着那未知的曙光奋力前行。那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究竟还有多少阴谋诡计,秦国能否一一化解,一切皆留待后续揭晓。
且看那咸阳城,庆典虽已落幕,余波却未平息。市井之中,有个机灵的小厮,名叫阿福,在秦宫当差。他亲眼目睹了诸多庆典中的乱象,心中暗自担忧。这日,他趁着送酒食的机会,凑近一位相熟的侍卫,悄声问道:“大哥,您说这城里咋还这么不太平呢?咱秦国这么厉害,咋还有人敢来捣乱?”
那侍卫皱了皱眉头,压低声音回道:“阿福啊,你年纪轻,不晓得这其中利害。这各国使节,哪个不是心怀鬼胎?咱秦国如今是强大了,可树大招风啊,他们恨不得瞅准机会就给咱使绊子。就说那魏国庞焕,这次被打脸,回去能善罢甘休?还有楚国,天象那事儿,他们肯定也在盘算着啥。”
阿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那咱们就干等着?”
侍卫瞪了他一眼:“傻小子,咱秦王、太子还有诸位大臣,能想不到这些?肯定都在暗中谋划呢。你只管做好手头的事儿,别添乱就行。”
阿福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去。他边走边想,这秦国的天下,得来不易,可不能就这么毁了。
在秦国的一家兵器作坊里,匠人们也在议论纷纷。老匠人赵伯手捧着一块刚打好的精铁,长叹一声:“咱这手艺,可得给秦国争光。如今这局势,虽说庆典上咱大秦露了一手,可往后的仗,保不准哪天就打响了。咱得把兵器造得更精良,不能让将士们吃亏。”
旁边的年轻匠人小李点头附和:“赵伯说得对,我听说那魏国还惦记着咱的弩机图纸呢,咱可得小心。”
“哼,他们惦记也没用,咱秦国的机密,哪能那么容易被偷走。”另一位匠人老王拍了拍胸脯,一脸自信。
众人正说着,作坊管事匆匆走进来,神色凝重:“大伙都别闲聊了,上头有令,要咱加快进度,多造些兵器备用。看来,这太平日子还远着呢。”
匠人们闻言,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齐声应道:“是,管事!”便又埋头苦干起来。
在秦国的后宫,王后也听闻了庆典上的诸多事宜。她坐在凤榻之上,神色忧虑,对着身旁的女官说道:“这几日,本宫听闻外朝不太平,各国使节小动作不断。咱们后宫虽说不能干政,可也得为大王分忧。你去吩咐下去,让宫女们都警醒些,莫要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女官微微屈膝,恭敬地回道:“王后娘娘放心,奴婢这就去办。”
王后轻轻叹了口气,望向窗外:“希望秦国能早日度过这一劫,永享太平。”
秦国上下,从王宫到市井,从朝堂到作坊,都深知这盛世庆典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但秦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们在困境中愈发团结,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可未来究竟如何?是秦国成功化解危机,继续称霸诸侯,还是被各方势力联合绞杀,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正如《周易·乾》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