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使者观礼

“住口!”一个苍老而严厉的声音仿若咆哮,“那个嫁给秦人的叛徒,早该和她的冷宫一起……”

话音未落,白枭如猎豹出击,玄铁链瞬间缠住老者脖颈。火光骤亮,映照出老者脸上的黥刑印记,白枭定睛一看,心中大惊:竟是二十年前叛逃的秦史官叔孙通!

嬴驷随后赶到,他面色冷峻,踢开满地硝石,目光扫视四周,发现祭坛下埋着八尊青铜蟾蜍:“《吕氏春秋》载‘楚人铸铜蜍以镇水’,你们想引渭水倒灌太庙?”他突然用楚语吟唱《九歌·河伯》,那悠扬而又透着诡异的歌声在密道中回荡。叔孙通听到歌声,仿若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突然癫狂大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他的眼神中透着疯狂与决绝,仿若被恶魔附身,头发散乱,双手在空中飞舞,仿佛要抓住什么虚幻的东西。

星夜璀璨,咸阳宫阙之上,灯火辉煌,仿若天上宫阙降临人间。当九十九盏孔明灯升空时,它们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夜空。嬴渠梁站在观星台,手中展开一份密报,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燕使私会墨家余党于骊山”。他转身欲唤商鞅,却见老臣正在用祭肉喂食信鸽,那些鸽子脚环竟与四十章引爆猛火油的信鸽一模一样。

“父王看!”嬴驷指着突然变色的月轮,大声惊呼。原本皎洁的月轮泛起血光,仿若被鲜血染红,空中飘落带着焦味的灰烬。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跪地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上苍庇佑。一位老妇人拉着年幼的孙子,哭喊道:“老天爷啊,这是咋回事啊?可别降灾给咱老百姓啊!”

商鞅却仰头大笑,笑声在夜空中回荡:“此,此乃‘火龙烧云’!”他说着,击碎酒坛,烈酒泼向空中,瞬间燃起紫焰,原来是他早先在云层撒了磷粉,制造出这惊人的景象。

各国使节尚未从这一连串的震撼中回神,十二座烽燧台同时举火,火光拼成巨大的“秦”字,仿若一个燃烧的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嬴渠梁俯视着匍匐在脚下的人群,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邯郸为质的雪夜。他轻抚腰间玉玦,那玉玦温润如水,与楚使所持成对,心中感慨万千,对嬴驷低语:“盛世如履薄冰。”

此时,在咸阳城的街头巷尾,百姓们还沉浸在庆典的余韵之中。酒肆里,几个年轻后生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白天的见闻。

“今日那阅兵,可真是太壮观了!咱大秦的军队,那气势,简直无人能敌!”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后生,满脸通红,显然是多喝了几杯,手中的酒杯挥舞着,眼中满是自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还有那科技禁苑里的新奇玩意儿,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听说那璇玑仪能测天象,可神了!”另一个后生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着好奇与向往。

“哼,不过我听说,这庆典背后,好像也不太平。”一个稍微年长些的人皱着眉头,压低声音说道,“各国使节心怀鬼胎,咱大秦可得小心着点儿。”

众人听了,脸色微微一变,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他们虽身处市井,却也明白,这盛世之下,暗流涌动,秦国的前景,依旧充满挑战。

在楚使馆驿内,楚使屈鸣正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万分。白天在科技禁苑的遭遇,让他深感不安。那荧惑守心的天象,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这天象真的应验,楚国岂不是危在旦夕?”他喃喃自语道,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

一旁的侍从见状,小心翼翼地劝道:“大人,要不咱向秦公求个情,看能不能……”

“住口!”屈鸣呵斥道,“秦国如今势头正盛,怎会轻易帮我们?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魏国上将军庞焕灰溜溜地回到住处,他的心情糟糕透顶。此次秦国之行,本想打压秦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当众打脸,还暴露了魏国的阴谋。

“哼,秦国这般嚣张,定不会善罢甘休。我得赶紧修书一封,告知魏王,需早做准备。”他一边嘟囔着,一边铺开竹简,拿起笔,却又不知从何写起,手中的笔颤抖着,墨水滴落在竹简上,洇出一片污渍,正如他此刻慌乱的心绪。

而在太庙地宫附近,白枭正带领着密卫仔细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们深知,叔孙通背后定还有其他同谋,若不连根拔起,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