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药市明鉴

药香伴仁心 毛豆369 1923 字 5天前

程师兄微微点头,目光自然落在林婉儿的身上。她看到他细致的眼神和微笑的嘴角,心中不禁有些震动。虽然她并没有去找他,但今天却是第一次正面遇到这位在学院里赫赫有名的导师。

程师兄的千层底布鞋悄无声息地碾过满地的药渣,他的步伐轻盈且自如。当他走到当归摊前时,忽然停下脚步,弯腰拾起一片饮片。片刻之后,他轻轻地摩挲着它的边缘,微微皱起眉头,随即嘴角露出一丝不满:“电烘箱温度高了五度。”他说完,突然将饮片递到婉儿面前,“师妹可知《本草蒙筌》如何评说当归火候?”

林婉儿靠近他时,熟悉的艾草香味扑鼻而来,她不禁深吸一口气。这是那种她从小就喜欢的味道,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和草药的温度。她的思维迅速回到课堂上,脱口而出:“火焙如抚婴,急则伤其髓。”

程师兄听后轻轻一笑,眼中满是欣赏与肯定:“好,很好。”他沉吟片刻,慢慢放下饮片,语气温和,“火候是药材的命脉,任何急躁的工艺都会造成药效的失真。”他的眼神与语气都显得那么自然与亲切,仿佛他们的对话不仅仅是在学习,而是在品味药材的精髓。

这次相遇,林婉儿感到既新鲜又有些激动,虽然她并没有主动去寻找程师兄,但命运的安排让她与他在这里相遇。在这片喧嚣的药市中,程师兄像是一颗明亮的星辰,照亮了她对药材的学习之路。而程师兄对她的提问和回应,也让她对自己所学的中医学术充满了更多的热情与渴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穿过川贝母的珠帘门洞,林婉儿随着程师兄的步伐走进“陈记药行”。门洞外,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药香气,川贝母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程师兄的月白色苎麻衫在穿堂风的吹动下微微鼓起,衫袖中露出别在内袋的紫铜药匙,光泽温润,仿佛被岁月打磨得愈加光滑。他的气质稳重从容,像一位古代名医,步履之间透着一股与草药为伴的深沉。

程师兄在“陈记药行”的鎏金牌匾前停下脚步,指尖轻轻叩了叩玻璃柜,发出清脆的声音,似乎在检查着柜台内的每一样药材。“蓝花楹根须的霜浸法,最忌冷气直侵。”他说话时语气不急不缓,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刻的理解和严谨的态度。

就在这时,柜台后突然传来湘绣门帘被掀开的声音,陈沉走了出来,看到程师兄,笑声中带着一丝戏谑:“我当是谁呢!这不是把电子秤当洪水猛兽的程大夫吗?”他笑着抓起一把泛蓝色的蓝花楹根,“现代冷冻技术怎么了吗?”

程师兄的眉头微微一皱,紫铜药匙随手指向冷藏柜的温控屏,轻轻地在温度数字上点了点。“《炮炙大法》有云:‘霜非天降不取,寒非地气不用。’”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零下五度强凝霜,这样的温度完全把活药材冻成了死物。”程师兄的话语里没有半点妥协,他显然对这种利用现代科技快速处理药材的做法极其不认同。

随着他的指示,冷柜发出了嗡鸣声,温度显示屏闪烁着寒冷的蓝光,仿佛在回应程师兄的质疑。林婉儿站在一旁,看着程师兄与柜台内的冷藏柜对峙,心中一阵激动。她抬头看到程师兄的后颈处,微微暴露的脖肤上有几道紫色斑痕——那是拔罐后的痕迹,形状规整,分明是文老常用的七星罐法痕迹。她突然意识到,这样的一位药师,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传统疗法的真传,才对现代技术过度依赖的方式持有强烈的反感。

“冷藏技术确实方便,但它无法替代药材的自然变化过程。”程师兄的语气平静,却沉甸甸地透露出对这类捷径做法的深深不满。通过他的言辞,婉儿明白了,他并非反对现代科技,而是反对将这些技术滥用在中医药炮制的精妙过程中。程师兄深知,药材的炮制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手段,而是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契合,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和药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