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初赛

药香伴仁心 毛豆369 2517 字 5天前

白医师坐定,三指如叩门般稳稳落下,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分析脉象中的每一处细节。“左关弦劲,右寸浮滑,此乃肝火刑金之象。”他说话的声音平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他挥笔如飞,瞬间写下了“龙胆泻肝汤”,笔锋凌厉,如同剑锋划过纸面。

评委席上的几位老师纷纷点头,似乎对白医师的辨证没有任何疑问,毕竟他的诊断与《中医内科学》教材中的范例高度契合,完美呈现了典型的肝火亢盛、伤及金的症状。然而,林婉儿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静静地观察着女士,慢慢地凑近她,忽然轻轻问道:“您衣柜里是否常备樟脑丸?”

这句话如同石子投进了湖面,激起了阵阵涟漪。女士一愣,随即惊讶地捂住了嘴,玉兰花从襟前滑落,重重地砸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啪”声,仿佛与她的心跳同时加速。她目瞪口呆地望着林婉儿,低声道:“您怎么知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与困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婉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轻轻牵起女士的手腕,细致地观察着她的皮肤。在那露出的内侧三点皮肤上,竟然有三颗朱砂似的小皮疹,分布在肘部的内侧,颜色鲜明,像是隐秘的信号。林婉儿轻轻点头:“这非肝火,是药毒蕴肤。”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份不容忽视的判断力。

“白医师的脉诊无误,但忽略了触觉。”林婉儿轻声说道,她的手指轻轻卷起女士的袖口,露出她手臂上的皮肤,缓缓抚摸着尺泽穴。那里的皮肤上布满了细密的鸡皮疙瘩,像是身体在过度的药物刺激下所作出的自然反应。林婉儿的三指突然变换力度,轻轻按压,感受到了一种温和的、如春风化雨般的沉取感。

“您长期服用安眠药代茶饮,药毒已入少阳。”她低声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些许的沉稳和自信,仿佛已经看穿了病情的本质。

她的手指再次移动,三指轻巧地变换角度,准确地触摸到弦脉的根部。此时,弦脉下藏着一丝微弱的濡象,这不是单纯的肝火,而是由于胆郁化火所导致的痰湿交织的病象。林婉儿顿时心中一亮,知道这才是病情的真正面貌。

评委席上的国医大师突然站起身,步伐缓慢而稳重,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般落在林婉儿身上:“小姑娘,你怎知她饮药代茶?”他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好奇。

林婉儿没有回避她的目光,而是轻轻翻开女士的掌心,细细观察那泛着不自然桃红的大小鱼际。她的指尖轻轻触碰着那段掌纹,感受到它的异样,“师父说过,久服西药者,掌纹如浸朱砂。”她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女士的眼眶突然湿润,眼泪滑落下来,她从珍珠手包里掏出一个迷你药瓶,打开瓶盖,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评委们纷纷传阅着脉案,发现林婉儿在“黄连温胆汤”旁画了一朵玉兰,花瓣的数目正好与柴胡的用量对应。这朵玉兰仿佛是林婉儿对病情的深刻理解,轻轻地盛开在她的脉案上。

白医师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幅手绘的“药毒传变图”,他发现,图中经络的走向竟与女士皮疹的分布完全吻合。那一瞬间,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可思议的表情,似乎对林婉儿的诊断产生了由衷的佩服。

当主持人宣布林婉儿满分的那一刻,林婉儿无意间碰到腕间的铜钱,铜钱随着她的动作滚落,恰巧停在了白医师的檀木脉枕上。那枚铜钱轻轻停在“太渊”穴的位置,发出微弱的金属撞击声,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国医大师俯身拾起铜钱,仔细查看背面,发现上面刻着极小的“青城”二字——这是二十年前某位隐士神医的标记。大师目光微微一凝,沉默片刻,转头看向林婉儿。她的眼神清澈如水,仿佛没有任何心机,却在无意间传递出了医者的深厚底蕴。

窗外,山雀忽然掠过,带着清晨的清新气息,林婉儿不禁想起师父的叮嘱:“好脉枕要养出药魂。”她的乌木脉枕此刻正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经历了百种药油的浸泡后,终于显现出它最温和的一面,散发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伴随着她继续走向更远的医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