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海军第一次出海打击海盗,就大获全胜,仅仅损失了100吨的海船10多艘,死伤100多人,但是却击沉海盗500吨大船两三艘,击伤十多艘,俘获整支船队,收获巨大。
经过清点,这次战果包括白银1000万两,各种货物几百万两,而且还收获了5000支燧发枪,那是棒子国订购的,如今被朱由检笑纳了。
恐怕棒子国的李氏国王要哭死,定金都付了,却被朱由检截了胡。
朱由检看到这么多的白银,就很好奇,如此的多的银两,回来靠拢杭州湾一带是如何收购装载大批货物的。
要知道这可是上千万两的白银,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些银子如果换取丝绸和瓷器、茶叶等物资,必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物资是怎么筹集起来的,又是如何上船的?朱由检开始心生疑问。
而要想获得真正的答案,也只能从海盗刘灰的嘴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原来自从禁海以来,寸板不得下海,搞的沿海居民生存艰难,贸易不但做不了,就是打鱼摸虾都成了奢望,偏偏浙江和福建沿海一带,土地稀少,老百姓除了冒死搞走私,别无活路。
于是就有一些人重新上船,做了海盗。
却没有想到,由于禁海,这些人走私大明的货物去了马六甲一带,价格那是翻了倍的上涨,获得了巨额暴利。
有人发财,就有人眼红。为了从走私贸易中获得一杯羹,很多大商人,还有豪门望族也加了进来。
他们开始收留海盗上岸留宿,并且代为购买、收集货物,成了海盗的窝主和代理商。
海盗提前把要购买的物资清单和数量告知窝主,窝主再召集附近几个府的大商人,集体收购囤积商品物资,等每年海盗乘东南季风来的时候,就在一些废弃的渔港或者偏僻海湾之中大批量的装卸货物,一旦完事,这些窝主和代理商再把大批从船上卸下来的金银拉回家中,几个富商一起分赃。
有人会问,几百条商船在废弃渔港装货,就没人举报吗?
举报!那你就想多了。
附近的居民因为贫穷,根本就不会举报,相反看见了不举报,还有钱可拿。
这些海盗和富商在装货下货时间,早就派人在附近清场了,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附近知情居民每人可获得十两八两银子不等的封口费,然后又雇佣他们的子女装船或者下货,每人又能赚个几十两银子。
如此一来,一个家庭一年只要和海盗干上两笔这种买卖,一年的吃喝就不愁了。
如果这些居民讲清高,讲爱大明,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活活饿死。
就算有人有良心,去告官府,也不会有人理你,反而以无理取闹,滋生事端的名义挨上一顿皮鞭子。
因为这些官府在海盗里面也有干股,每年也能分到不少银子,这样一来二去,也成了海盗的庇护神。
况且这些豪绅富商大多有来头,朝廷地方都有家人做官,他们地方官也惹不起。
这些豪绅富商从走私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供养了大批的读书人,又在朝廷做了大官。这些人已经成为大明一支影响力非常巨大的力量。
这些人后来不满足代理收货发货了,连海盗的买卖也要参股控股,结果最后这些豪绅富商已经和海盗无异了,分不清谁是海盗,谁是官绅了。
这些人买卖越做越大,银子越来越多,渐渐控制了大明白银的命脉。这些人也逐渐的形成了几个海商大集团(别叫海盗集团了,太难听)。
这些海商集团以他们的籍贯划分,基本可以分为浙直海商集团,地域范围是明代的南直隶省,今天的江苏徽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