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商集团和福建海商集团。广东海商集团在广东广西一带,福建海商集团在福建一带,还有山东一带的小海商集团。其中的佼佼者正是明朝中期的徽商汪直海商集团和明晚期的福建郑氏海商集团。
这些海商集团既是内地的贸易代理人,又是海盗的参股人,有着巨大的利益。他们一旦仕途不如意,下海就是海盗,上岸就是官绅。
从此整个大明沿海上至官绅,下至百姓,内有官府,外有海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走私贸易产业链,这和西欧的海盗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西方的海盗有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海盗执照,奉旨为贼,日不落帝国能从海盗贸易中获得暴利,从而完善海军,进而称霸世界。
而同时代的大明王朝的海盗,只能成为私人的敛财工具,大明是一点好处也捞不到,还在近代落得一个扼杀大航海时代,封杀资本主义萌芽的恶名。
善待海盗,能称霸世界,正规的大学从来不这么给你普及历史。他们只会给你描述西方海盗的罪恶史。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耗资巨大,世界上只有几个超级大国能负担的起。
在那个时代想拥有强大的海军,巨额军费要么从国内搜刮,要么走海洋贸易当海盗。而前者,势必会让国家大乱,民不聊生,只有后者才是最佳选择,给海盗活路,还能缓解国内矛盾,又能敛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聊西方的海盗史,有点太遥远,我们把视角,还是拉到大明王朝吧。
在大明王朝真的就没人敢彻底禁海,打击海盗吗?
有,但是这人的下场实在是太惨了。
明嘉靖年间,东南海盗猖獗。朝廷任命朱纨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兼辖福州、兴化、漳州、泉州、建宁五府军事”,负责打击海盗及倭寇事宜。
这朱纨为什么会当这个官?和沿海豪门望族有关,海盗惹了不该惹的人:余姚谢氏。
这谢氏相传为东晋宰相谢安的后代,乃是名门望族。大明王朝期间,余姚谢氏前后出了三位内阁辅臣,其中包括弘治、正德两朝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这种名动朝野的实权人物。
这谢氏眼红江南沿海走私贸易的红利,也参与了进来,获利巨大。
谢氏是地方豪强,在官府和朝廷影响力巨大,给海盗做窝主和提供庇护那是再好不过了,所需商品货物,地方官府一律提供便利,不敢阻拦。
这本来是双方都有暴利的好事情,但是结局实在是悲惨。
不知道是谢氏是狮子大开口,要了过多的股份,还是想获得更多的红利,亦或是分赃不均。盘踞在双屿岛的海盗上岸,洗劫了谢氏满门,那叫一个惨,谢氏除了逃得几个幼儿,基本就没留下活口。
这下子,海盗们捅了马蜂窝。
谢氏参与走私是不假,但是谢氏在大明王朝那是豪族,士族的代表,门生故吏遍及朝野。此时整个朝廷为此都惊动了。
一个走私嘛!就是钱那点破事,能用钱解决的事,那还叫做是事吗?分赃不均,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谈吗,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如今灭了满门,谁也保不了你们了,朝廷和皇上那也是要脸的。
因为这些海盗突破了潜规则,突破了明朝那些士大夫的想象极限,也突破了王朝的底线。刑不上士大夫,何况是灭人满门。
朝廷震怒,朱纨赴任,立刻调动福建水师。朱纨此人,据说是家徒四壁,是个大清官,做了十年封疆大吏,家中没有一亩良田。他就是海瑞那种人,嫉恶如仇。用一句话描述他的性格就是纯阳刚直,正是这种性格把他给害了。